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泸州纳溪:绕场路网破“梗阻” 城乡融合驶入“快车道”
2025年10月23日 19:0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23日电 (王超明 张介坪 梁隆宇)“以前拉货经过合面场镇时,导航上显示只有几百米,遇到赶集却要堵上半小时。现在好了,绕场路几分钟就能过。”10月23日,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货车司机李师傅在运货途中的一句感慨,道出了无数过往司机和当地群众的心声。

护国镇绕场路俯瞰。王超明 摄

  纳溪区地处川渝滇黔结合部,受历史规划和地理条件制约,合面、护国、丰乐、白节等6个镇因过境车辆多、赶集群众密集,人车混行现象突出,道路承载能力与实际交通需求严重不匹配,“场梗阻”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制约经济发展,也带来安全隐患。

  绕场破局,畅通城乡“主动脉”

  破解“场梗阻”,势在必行。近年来,纳溪区将绕场路建设作为畅通城乡融合“毛细血管”的关键抓手,精准施策。“我们通过走访调研,协调相关部门了解赶场天和节假日不同时段车流峰值,科学规划了6条总长10.2公里的绕场路。”纳溪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冷双全介绍,规划中既考虑有效分流过境车辆,也注重避让基本农田,并尽可能串联周边产业,力求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规划正加速落地。截至目前,白节、丰乐、合面三镇绕场路建成通车,护国镇绕场路进入试运营,打古镇绕场路加紧施工,上马镇绕场路也已提上规划日程。所有道路均按四级及以上公路标准设计,采用双向两车道和沥青砼路面,严格执行项目建设“三同时”“三检”制度,严把质量关,确保“建一条、成一条、畅通一条”。

  丰乐镇绕场路是其中一个成功样本。丰乐镇建设管理服务站工作人员明生强手机里存着一段今昔对比的影像:过去,节假日和赶集日拥堵时开车通过场镇至少需要30多分钟,汽车鸣笛声与群众的焦灼叹息令人揪心;如今,借助绕场路,车辆几分钟即可绕过场镇,缓解了交通压力。

  “我们坚持‘绕场路不绕’原则,严格把控线性设计,确保道路安全、便捷、畅通,真正让过境车辆愿意绕、绕得值。”冷双全表示说。

  绕场路的效益远不止于缓堵。近年来,纳溪区整合资金6000余万元,专项投入“场梗阻”严重镇的绕场路建设。丰乐镇的绕场路与国道546等无缝衔接,提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交通活力;白节镇的绕场路结合“交通+旅游”模式,增强区域旅游发展后劲;合面镇的绕场路则盘活周边土地资源,成功引入企业入驻……如今,一条条如血脉般环绕场镇的道路,已成为支撑城乡经济循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动脉”。

  提质集镇,焕新市井“微循环”

  如果说绕场路疏解了过境交通的“大循环”,那么集镇内部的道路提质和秩序规范,则优化了群众日常生活的“微循环”。纳溪区在推进绕场路建设的同时,同步实施集镇提质工程,通过“白改黑”路面改造、安装路灯、新改建停车场、增设停车位等举措,全面提升城镇形象和宜居水平。

  走进白节镇,昔日水泥路面已被平整乌黑的沥青路面取代,交通标线清晰醒目。“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灰尘大,下雨积水。“现在路好了,街道干净了,感觉生意都比以前更好了。”在镇上经营杂货店十多年的袁国清对变化深有体会。

  白节镇的提质改造,注重与“旅游特色小镇”定位相契合。“除了路面‘白加黑’,还增加了绿化景观,让集镇面貌与生态旅游资源相得益彰。”高隆村村民王海清说,改造后街道宽敞平整,大家晚饭后都愿意到镇上散步。

  护国镇的变化同样显著。该镇投入资金对主干道实施“白加黑”改造,新增设的红绿灯与科学规划的停车位让交通秩序焕然一新。“以前接送孩子,校门口人车混行,堵得水泄不通,很不安全。现在有了专用停车区,秩序好多了,我们也更放心。”学生家长李女士的话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源于纳溪区持续实施的集镇提质行动。近年来,纳溪区持续投入资金对13个镇(街道)的道路及配套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在推进硬件改造的同时,“软管理”也在同步升级。各镇(街道)积极组建交通协管员队伍,重点整治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推动集镇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迈进。(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