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shouye > 中新网四川

泸州纳溪开展危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精准指导服务
2025年10月30日 18:4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30日电(胡小燕) “信息化平台要求设置设备管线打开作业分布图,但我们这类作业只办理检修作业票,分布图上该如何规范显示?”“承包商年初培训后,后续新增人员是否需要重新培训?”日前,在四川天宇油脂化学有限公司会议室内,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接连抛出实际问题,由省、市级专家组成的指导服务团队一一细致解答,现场互动热烈。

  这是纳溪区应急管理局组织开展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运行质量提升现场指导服务中的一幕。为切实做好此次指导服务,区应急管理局提前一个月摸排企业需求,针对各企业反映的共性问题,专门制定了“一企一策”指导方案。10月22日至30日,专家团队深入全区6家重点危化企业,通过“资料审查+现场检查+座谈交流”的方式,为企业安全生产“精准把脉”,着力破解安全管理中的实际难题。

  厘清标准界限,化解企业困惑

  “信息化平台中的设备管线打开作业分布图,是否只需标注特殊作业?”天宇油脂公司工艺管理人员提出了实际操作中的困惑。“加氢工艺是国家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明确属于高危工艺范畴。按照新规要求,涉及高危工艺的企业应当投用人员定位系统,实现人员位置实时监控、超时停留报警、越界报警等功能”

  专家组组长金正平翻开《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应急管理部令第10号)”耐心解释。

  “这个答复让我们心里有底了,接下来我们立即启动相关建设工作。”企业负责人表示。

  在新火炬化工公司,关于文件时效性的争论也得到了权威解答。“《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包保责任制办法》有效期三年,确实已经到期。”专家在查阅文件后坦言,“但其核心管理要求仍被当前监管实践所采纳,建议企业继续落实包保责任精髓,同时密切关注新规出台。”

  “虽然作业平台距离边缘有一定距离,但只要在坠落基准面2米以上进行作业,就必须按规定办理高处作业票。安全标准必须严格执行,不能因现场条件‘看似安全’而打折扣。”对于企业在高处作业票证办理上的争议,专家团队深入罐区现场勘查后指出。

  纳溪区针对企业反映的政策理解难题,将组织专家编制《危化企业安全生产政策解读指南》,把晦涩的条文转化为企业易懂的操作要求,真正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既找问题根源,更教解决方法

  在中石化泸州石油分公司油库控制室内,专家指着屏幕上的数据问道:“T-10储罐的现场压差显示是116.26kPa,为什么中控室显示只有86.389kPa?”

  面对这个长期存在的“老毛病”,企业仪表工程师一脸无奈,“我们排查过好几次,但问题仍然存在。”

  专家团队没有简单地指出问题,而是现场开出了“诊断处方”,“建议按照‘信号线路测试、仪表本身检查、控制系统组态核对、定期校准机制建立’四步法进行系统排查”他还补充道,“关键仪表必须建立现场与远传数据的定期比对制度,明确剧毒、可燃介质仪表每月1次、一般介质每季度1次的比对周期”

  在泸州东方农化有限公司,专家发现企业在作业风险辨识方面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风险辨识不能只给出结论,而要像写菜谱一样,把每个步骤的风险点、控制措施都清晰记录。”专家拿起一份作业票证,现场演示如何开展结构化的风险辨识,“这样既便于作业人员理解掌握,也利于事后追溯检查。”

  “优先补齐特殊作业全过程管理、设备完整性管理等核心模块,确保基础功能实用管用。”针对各企业普遍反映的信息化平台功能不完善问题,专家建议采取分步实施策略。

  在专家技术指导的基础上,纳溪区创新帮扶机制,推动建立了“专家技术帮扶组”,定期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同时,组织编制了《常见安全隐患排查手册》,将专家在指导服务中积累的经验系统梳理,转化为企业可参照的操作规范。此外,区应急管理局还根据《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通过“线上答疑+线下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使技术指导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确保企业能够持续获得专业技术支持。

  务求实效,政企联动共筑安全防线

  “专家这次来确实帮我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四川新火炬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安全部长表示,“比如一级重大危险源液位计设置的问题,我们一直在纠结要不要改造,专家从技术角度帮我们分析了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对我们做决策很有帮助。”

  在中国石化泸州石油分公司,专家组针对卸油口安全装置联锁功能缺失的问题,从技术规范、改造方案、风险管控三个维度给出了详细建议。

  “过去我们只知道要改,但不知道怎么改。现在专家连信号传输方式、联锁逻辑设计都帮我们考虑到了,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着手制定具体的改造方案了。”企业负责人表示。

  据纳溪区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林介绍,此次指导服务共为6家企业解决各类疑难问题40余项,内容涉及政策解读、技术标准、现场管理等多个方面。“我们不仅要当好监管者,更要做好服务者。通过组织专家上门服务,帮助企业真正理解标准、掌握方法,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此次指导服务还建立了“问题反馈—指导服务—整改落实—效果评估”的闭环工作机制。专家组在现场指导结束后,当场形成《现场指导服务结果确认表》,详细列出问题描述、整改建议和时限要求,由企业和专家组共同签字确认,确保各项建议落到实处。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纳溪区应急管理局局长秦宝表示,将总结此次指导服务的成功经验,建立专家指导服务长效机制,定期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开展精准指导,推动全区危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真正有效运行,为泸州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基石。(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