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zjj > 中新网四川

泸县:“法律明白人”暖心服务法治乡村的“最后一公里”
2023年12月04日 19:5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4日电 (黄平 韦雪曼)一个本子、一支笔,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答疑解惑……在泸州泸县的大街小巷、乡村小道,活跃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担当起群众身边的法律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收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法律明白人”。

  又到了星期五,今天下着小雨,尽管阴雨绵绵,但丝毫没有挡住魏大姐出门调解群众纠纷的脚步。撑着雨伞,魏大姐清瘦的背影慢慢消失在雨中,让人动容。

  居民口中的魏大姐名叫魏定英,今年59岁的魏定英是泸县太伏镇的一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也是“法律明白人”中的一员。魏定英干了二十多年的法律服务工作,一直在和基层群众打交道,爱岗敬业,深受群众信赖。她从司法所退休后,于2020年来到太伏镇任职专职人民调解员。近四年来,经她调解的各类矛盾纠纷200余件,成功率达95%。这里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她来来去去的足迹,群众对她是那么熟悉。

  来到“乡里茶谈”法治茶园,不少群众在此喝茶、闲谈,每周五的法治宣传小课堂和“茶话议事”,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法律明白人”在这里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宣讲宣教,引导群众自觉履行法定义务,让老百姓知法守法。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泸县太伏镇深耕法治培育,推动建设法治墙绘、法治茶园、法治园地等阵地78个,打造的“乡里茶谈”法治茶园就是其中一个。村(居)民在这里不仅可以喝茶闲聊、棋牌娱乐,还可以聊聊家常,讲讲糟心事,邻里互帮互助。对于一些邻里纠纷、家庭纠纷及其他矛盾纠纷,由社长或社区小组长收集起来反馈给村(社区),再由“法律明白人”下村(组)议事调解,和双方共商共议,最大程度将纠纷化解在基层。

  “每个周的星期五,都有镇上的‘法律明白人’来接收群众反映的情况,解答一些群众的法律咨询,特别也解决了群众的一些矛盾。有些村民本来说走政府去解决问题,在这个法治茶园里面,大家互相交流一下,就懂到法律了,都知道了一些矛盾怎么解决,就把矛盾消化在了这个最基层的地方。这个法治茶园,我认为建得相当好,对群众咨询法律上的事情和了解一些国家政策提供了一个地方,建立很有必要。”泸县太伏镇太平社区居民陈忠军表示。

  魏定英向群众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里的内容,同时,也和他们拉拉家常,听听他们讲的烦心事。对于需要法律咨询或法律援助的群众,法治茶园也成为他们寻求帮助的贴心阵地。

  “我这茶园开了以来,很多人在这喝茶,喝茶就摆了很多‘龙门阵’,很多就是土地纠纷啊,不是你又占到我(的地),就是我占到你的地,又是家庭纠纷、赡养问题等,大家都来摆,司法所这些‘明白人’每个星期来这里收集,在这里就可以调解一下。这个茶园就是收集民意和普法的好地方。”泸县太伏镇太平社区居民淦忠梦老人说。

  在纠纷调解工作中,魏定英很有经验和自己的一套方法,经她调解的纠纷不在其数,每次纠纷调解,她总能运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和用心用情的工作态度,让当事人心服口服。

  “当时,我们这栋居民楼这个化粪池满了,用户就用不得了,我就找这三层楼共13户住户,大家商量协商,找人来掏化粪池,最开始是要3000元钱,就喊居民出钱,有些人就‘死活’不出,后来,我就找到社区。经过多方调解,跑了十多趟跑了几天,调解成功。最终,每家每户都出了钱,把化粪池给掏干净了,最终还是把这个事情圆满地解决了。今天,刘组长和魏大姐又来回访,看这个事情处理得怎么样,我觉得社区工作全部都做到位了的。讲解的内容,我们都听得懂,我们有什么事情都喜欢找到社区和‘明白人’调解。”泸县太伏镇太平社区居民田德清说。

  “基层工作中,我们面临的都是群众对切身利益的诉求,必须依法调解、公正公平。当然,我们在调解工作当中,当事人双方自愿,我们就召集双方尽最大努力调解,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让矛盾不上交,为老百姓的和睦,为社会的稳定作出自己的一点点贡献。作为‘法律明白人’,纠纷调解成功了,当事人满意,我也很高兴,觉得有成就感。”魏定英说。

  现任泸县太伏镇太平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的叶飞也是“法律明白人”中的一员。处理社区大小事务、下村帮扶、群众工作……每天行色匆匆。其中,给群众宣讲法治知识,化解矛盾纠纷也成为他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是法律专业出身的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充电,竭力为群众化解矛盾,也深受群众信赖。

  “平时要不断地积累这个法律知识,将学习的知识学以致用,主要是对于辖区内的老百姓遇到的矛盾纠纷,来进行一个个化解,让每个村民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泸县太伏镇太平社区支部副书记叶飞说。做廉洁为民、求真务实、公平正义的“法律明白人”和群众的贴心人,是叶飞的信仰与追求。法治是抽象的,怎么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让村民“入眼入心”,就需要“法律明白人”想办法。多年来,叶飞与居民群众建立起鱼水之情,群众遇事也愿意找他帮忙,他被亲切地称为“热心肠”。经过长时间普法、学法之后,而今,太伏镇的村民遇到法律问题都会习惯性地向“法律明白人”咨询,“法律明白人”都会给出方案,很多问题这样就得到了解决,不需要走司法程序,节约了时间和金钱。

  “今年十一月,太伏镇“一站式联动解纷工作法”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从我们的‘法律明白人’协助我们开展工作以来,仅今年,全镇有375件矛盾纠纷,全部化解在了镇、村一级,真正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基层,暖心服务法治乡村的‘最后一公里’。太伏镇的这105名‘法律明白人’在讲法治、解纠纷的同时,也成为了村民的贴心人,筑牢了乡村法治建设的基石。”泸县太伏镇社治办副主任何豪由衷表示。

  据悉,自2021年《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规范(试行)》印发以来,四川泸县已培育“法律明白人”1500余名,基本形成培养机制规范、队伍结构合理、作用发挥明显的“法律明白人”工作体系,乡村“法律明白人”队伍实现了行政村(社区)的全覆盖。而今,村(居)民不用千里迢迢到专门机构咨询,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明白人”在推动基层法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