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2日电 11日晚,由上海音乐学院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出品原创民族歌剧《康定情歌》亮相第29届“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在成都城市音乐厅歌剧厅成功献演。不同于歌曲《康定情歌》,歌剧《康定情歌》讲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川藏、青藏公路修建中的感人故事。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是歌剧《康定情歌》的艺术总监和总导演。从四川走出来的廖昌永从小对修建川藏公路(原称康藏公路)的故事耳熟能详,也充满敬佩,一直想将这个故事搬上舞台。“创作之初我们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要讲什么?要表现怎样的精神?”廖昌永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我们的青年应该继承‘两路’精神,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这就是我们的使命。”
歌剧《康定情歌》讲述了大学毕业生尚镛怀揣少年时的理想和一段邂逅的爱情来到雪域高原,在高山哨卡与神秘的藏族老人次旺、藏族姑娘嘎玛和身负重伤后脱下军装转业到地方的道班班长洪忠义之间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的故事,用“两路”精神来解答青年在新时代的新课题。歌剧《康定情歌》是《康定情歌》的“回家”之旅,演出受到了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

“创作高质量的中国原创歌剧,是中国音乐人的一个梦想。这些年来,国家对于中国民族歌剧创作非常重视,投入非常大。”廖昌永说,歌剧《康定情歌》对他而言具有特别意义,“因为我的父亲以前在涉藏地区工作,他后来在工作岗位上因公殉职。我小时候到金川县要翻山越岭、跋山涉水,非常辛苦。可以想象公路建设者当时在没有路的地方修这条路是多么艰辛。这一代人为社会主义建设付出了青春、热情、智慧甚至是生命,是值得我们去敬仰和歌颂的。”
《康定情歌》是一首享誉世界的民歌,将这首民歌改编成歌剧,难度相当于把一首七言律诗或五言绝句这样体量的文学作品改编成长篇小说,但在廖昌永看来,这也给了创作者很多发挥空间。通过改编,一首简单的爱情歌曲变为了一部讲述祖国建设的、具有宏大主题的民族歌剧。创作者们用了近三年时间来进行剧本和音乐的打磨以及舞台的呈现。
“三年里,我们进行了非常多的思考和工作,我们到四川甘孜实地采风,跟老百姓生活在一起,喝着酒跳着锅庄。我们还去当地博物馆参观,在资料馆查阅资料,所见所闻给大家带来很大的心理冲击,也正是因为有这样心理冲击,才有了创作激情,这是这部戏创作成功的一个基础。”廖昌永表示。
民族特色是歌剧《康定情歌》的一大亮点。廖昌永说,“康定情歌的音乐元素一直贯穿着整部戏,但在这个戏里面还有很多细节都是剧作家和作曲家在采风过程中收获的灵感,包括剧中男女主角的爱情小插曲受到了一些当地传承人的启发。剧中当地民歌也是由甘孜州民族歌舞团的两位原生态演员演唱的。像这样的小细节在剧中还是非常之多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