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yahr > 雅安日报

苦练救援本领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记2023年度雅安市优秀志愿者张军
2024年11月27日 14:38 来源:雅安日报 编辑:曹惠君
张军(右)组织队员到学校开展安全宣传公益活动
张军(右)组织队员到学校开展安全宣传公益活动

  他面目和善、老实敦厚,名叫张军,就像许多驾驶员一样,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但在很多认识他的人眼中,他却称得上英雄。因为他还有着另一个身份——民生救援队名山分队队长。从2018年加入救援队至今,张军已在这一行业奋战了近6年。

  心系公益

  毅然加入救援队

  时间回到2018年,38岁的张军萌生了加入民生救援队的想法。面对家人和同事的疑问,张军很坚定地说:“我想要的不仅是过好平常日子,更想做一个能帮助他人,对别人有用的人。”

  面对张军坚定的决心,家人们也从不解到理解,进而转变成支持。但起步不易,难住张军的第一件事,就是他不懂得安全救援知识,也没有任何救援的技能。

  起步就遇到困难,大多数人或许会打退堂鼓。但张军却认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丝毫犹豫投入对救援知识技能的学习中。越是不懂,越是用心钻研;越是不明白的,越是开口去问,到处查找资料。

  为了充分利用好业余时间,尽快学到更多的专业救援知识和方法。多少个夜晚,张军书桌上的台灯都亮到深夜。事实上,在学习救援知识的同时,张军还要兼顾本职工作。为挤出更多学习时间,他常常吃两口饭就扑进知识的海洋,一有休息时间就参与救援队的培训。

  他从没有因为忙碌的生活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也没有因工作累、学得多而失去对公益的激情,“我深知,只有把自己的功夫练到位了,才能在别人有需要的危难时刻伸出援手,真正帮助人。”

  天道酬勤。张军这样啃“硬骨头”的态度,让他的专业水平突飞猛进,结合救援工作中的成长,他逐渐从一个“学习者”变成了一位“传授者”。当上民生救援队名山分队队长后,他并没有停下在学习道路上前进的脚步,而是更加努力,并在多次应急救援中发挥中坚力量。

  发挥专长

  解救群众于危难

  2020年11月14日晚上7点,民生救援队名山分队接到名山区某社区群众的紧急求助电话。求助者称其家中老人走失,请求队员们协助搜寻。接到电话后,张军作为队长迅速组织了7名救援队员展开搜救行动。

  由于路况不熟悉、天气寒冷等,队员们历经两个小时艰苦搜寻后,在一条小溪中发现了失踪的老人。老人的衣服已经被溪水打湿,出现了失温的迹象。

  张军立即安排队员为老人提供衣物,并克服各种困难,采用接力的形式将无法行走的老人安全地送回家中。

  2021年6月28日,在名山区玉林小区公交站台附近,一辆面包车与一辆红色电动三轮车相撞。红色三轮车驾驶员满头是血,坐在车辆流动较大的马路中间,情况十分危急。

  恰好,张军驾驶着救援车路过此处。他毫不犹豫地将车停在路边,并带上随车的急救包,前往伤者身边。他首先安抚伤者,然后使用急救包中的止血带、纱布、三角巾等紧急止血,同时清理伤者口鼻的血污,避免伤者窒息。他还利用急救包为伤者做头枕,同时为其打伞遮阴。直至120急救车到达现场,张军协助医护人员将伤者转移至救护车后才离开现场。

  此外,张军参与的日常水域救援、山地搜救更是数不胜数。

  2020年,张军曾参加雨城区八步镇抗洪抢险;2021年,参与“7·20”河南特大暴雨抗洪抢险;2022年,参与芦山“6·1”地震抢险救援、“9·5”泸定地震抢险救援等救援任务。

  加入救援队至今,张军已组织并参与雅安各县区山地搜救等各项任务70余次。一次次救援中,张军切实帮助许多群众脱离了危险。

  由于张军在志愿服务领域的突出表现,3月5日,张军被评为2023年度雅安市优秀志愿者。

  本报记者 彭艳霞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