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zxjzzsc > 中国新闻网

中国科研人员揭示让猪肉更好吃的秘密
2021年06月21日 15: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成都6月21日电 (贺劭清 张喆)记者21日从四川农业大学获悉,近日该校动科学院“猪遗传育种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猪不同组织基因转录调控图谱揭示组织特性及转录进化动态》(A Pig BodyMap Transcriptome reveals Diverse Tissue Physiologies and 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Transcrip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为深入解析猪肉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并为下一步分子育种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同时也为促进猪作为人类生物学和疾病的生物学模型奠定了基础。

  “猪肉的脂肪分皮下脂肪、肌间脂肪、肌内脂肪三种。通常我们说的这块肉太肥,指的是皮下脂肪太厚,而猪肉好吃的关键,要看肌内脂肪含量。”该论文第一作者金龙说,这一研究正好揭示了猪肉好吃的秘密。

  该研究特别针对猪重要经济性状——骨骼肌生长开展研究。骨骼肌是动物躯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到产肉动物体重的约40%。肌纤维作为骨骼肌的主要组成单元,分为慢速氧化型(I型)、快速氧化型(IIa型)、快速酵解型(IIb型)与中间型(IIx型)4种,其类型的差异是影响产肉动物肌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去的大量研究通常将多种骨骼肌视作同一类组织,关于不同部位骨骼肌的遗传和转录调控特性并未有精细、深入地探究。此次研究进一步完整构建了从头部、前肢、躯干到后肢,共47种不同部位骨骼肌的精细转录调控图谱,并明确了其在能量代谢和收缩特性等方面的分子调控差异,将为农业动物产肉性状提供重要指导。“比如现在炒回锅肉喜欢用五花肉,也许以后用背脊肉也可以达到同样的口感。”金龙介绍。

  同时,此项研究为地方猪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也提供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四川是全国养猪大省,养猪历史悠久,地方猪种资源丰富,有成华猪、内江猪、雅南猪、乌金猪(凉山猪)、盆周山地猪(青峪猪和丫杈猪)等。

  如何充分科学利用中国丰富地方猪种资源,培育兼顾生长性能和瘦肉率的新品种(系),特别是在低背膘厚前提下维持合适的肌内脂肪含量,以确保肉质优良,也是当前农业动物育种领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此次研究在现有猪参考基因组基础上,补充完善注释了大量调控性转录本,包括19072个lncRNA(长链非编码RNA),2440个TUCPs(未知编码潜能转录本),48232个circRNAs(环状RNA)和1245个miRNA(小RNA)。同时采用高通量染色质空间构象捕获技术(Hi-C)重构了猪脂肪组织的三维基因组空间结构,在二维的“线性”基础上,提供了基因调控的三维“空间”信息,为下一步分子育种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猪在人类攻克疾病研究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人类疾病模型、药效学、异种细胞和器官移植等方面。本次研究也为促进猪作为人类生物学和疾病的生物学模型奠定了基础。

  为充分明晰猪作为重要农业动物和代谢相关疾病模式动物的代表性,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李贵森教授的协助下,该研究还同时比较了猪与人及其他模式动物基因转录调控模式的差异,明晰了大量猪特异性基因调控模式。

  “随着这方面研究的继续深入,也许以后猪不只用于吃肉,而可以更多用于医学相关产业。对于猪的产业发展来说,也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金龙介绍。(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