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dkztf > 中新网四川

四川安岳的深山里,藏着一尊世界最美的紫竹观音……
2022年06月23日 17:4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四川安岳县城东南,磊磊秀石之中,有一个开创于五代后蜀的毗卢洞,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毗卢洞里,住着“东方维纳斯”——紫竹观音,容颜似月、体态如莲。

安岳石羊毗卢洞的“紫竹观音”是北宋佛教艺术的杰作,全镂空的化佛宝冠和薄如蝉翼的长裙,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
安岳石羊毗卢洞的“紫竹观音”是北宋佛教艺术的杰作,全镂空的化佛宝冠和薄如蝉翼的长裙,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

  这尊3米高的紫竹观音,悬坐于凸露的峭岩石窟之中,头戴富丽华贵的贴金花冠,身穿短袖薄裟,袒胸裸肘、臂戴膀圈,背倚浮雕的紫竹和柳枝净瓶,侧身跷坐于一张弧形荷叶上。左手抚撑叶面,右手放在膝盖,五指自然下垂,左脚悬于莲台踏着花蕊,右腿弯曲上翘,脚踏莲叶。她低眉微闭的双眼,妩媚中透着慈悲。

“紫竹观音”。王磊 摄
“紫竹观音”。王磊 摄

  站在石窟前望去,从不同的距离和角度,每一位观赏者对她都有不同的诠释,或是一位“韶华绝伦的妙龄女郎”,或是“端庄秀丽的清水芙蓉”,或是“高高在上的女王”。她闪烁着神性的光辉,更兼具有人间的温情,她被称为“世界最美的紫竹观音”。

  为何是安岳?

  安岳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资阳市东部,始建于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安岳,取意“安居于山岳之上”而得名。

安岳县城
安岳县城

  自佛教传入中国,一路留下诸多精美绝伦的石窟造像,在巴蜀地区,除久负盛名的乐山大佛、大足石刻外,还有以“古、多、精、美”闻名中外的安岳石刻。

安岳塔坡山顶的华严三圣造像壮观精美,神的庄严与人的秀美兼具
安岳塔坡山顶的华严三圣造像壮观精美,神的庄严与人的秀美兼具

  安岳县是中国石刻艺术之乡,这里有大量石窟寺和摩崖造像,有唐代最大的道教石刻群、五代最集中的石窟群、世界最长左侧卧佛、世界最美紫竹观音……

  “上承龙门、云冈,下启大足”

  据史料记载,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均在中部地区,因此佛教传播、石窟寺的开凿,多在北方和黄河流域一带,北方相继诞生了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宋代千佛洞窟。王磊 摄
宋代千佛洞窟。王磊 摄

  然而,随着唐宋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佛教石窟造像也由北向南推移,安岳石刻以及重庆大足石刻,随之诞生。与北方四大石窟和毗邻的大足石刻相比,散落在川中丘陵的安岳石刻,显得略为安静与低调,但学界认为它的重要价值是“上承龙门、云冈,下启大足”。

药师经变图
药师经变图

  安岳位于川渝之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与外界交通不畅,安岳石刻也一直沉睡多年。1982年,安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成立后,第一任所长唐承义和同事们靠着双脚和一部黑白相机,爬山穿林,耗时两年调查,惊讶地发现,全县境内古石刻多达10余万件,安岳石刻从此一鸣惊人。

  世界最长左侧卧佛

  卧佛院中藏着民间趣闻

  位于安岳县城北面的八庙乡卧佛沟,还有一座世界最长的左侧卧佛,卧佛镌刻在距地五米的崖壁上,依山取势,占整个崖面三百余平方米。

卧佛院中的“释迦牟尼涅槃图”。王磊 摄
卧佛院中的“释迦牟尼涅槃图”。王磊 摄

  卧佛面南背北,侧身横卧于岩壁间,头东足西,左侧而卧,双目微闭,似睡非睡,形体修长,身着袈裟,头蓄螺髻,耳戴圆形绽花环,头枕扁形荷叶枕,维妙维肖地展现出释迦牟尼涅槃时超脱一切的意境。

安岳石刻卧佛位于资阳市安岳县八庙乡卧佛沟内,卧佛上方的释迦说法图造像主次鲜明,栩栩如生。王磊 摄
安岳石刻卧佛位于资阳市安岳县八庙乡卧佛沟内,卧佛上方的释迦说法图造像主次鲜明,栩栩如生。王磊 摄

  卧佛院内,有迄今国内发现最大的摩崖经窟,在4个8平方米左右的经窟内,娟秀、遒劲的小楷从上而下爬满岩壁,唐时工匠们留下的满壁经文石刻,竟如雕版印刷一般精美、工整。

安岳卧佛院刻经窟的墙壁上布满了唐代刻经,几乎将盛唐民间最流行的佛教经典尽数收录。
安岳卧佛院刻经窟的墙壁上布满了唐代刻经,几乎将盛唐民间最流行的佛教经典尽数收录。

  1982年,安岳县文管所发现保存完好的15窟,佛经刻字面积152平方米,清晰可辨的共有20余部70余卷40余万字。附近的居民介绍说,唐三藏与孙悟空到西天取的经,就保存在这些经窟中,其中便有一部“唐三藏经”。

卧佛院石窟经文
卧佛院石窟经文 

  安岳县文管所首任所长唐承义说,这里确实收藏了盛唐时期民间最流行的所有经典,但经窟中有一部经文前含有“檀三藏经”的题记,百姓一传十、十传百听成了“唐三藏”,也便有了“唐三藏经”的趣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统计发现,《檀三藏经》是我国现存佛经中的绝版。

  保护与开发

  让千年石窟新生

  与国内其他石窟相对集中不同,安岳石刻文物点相对散乱,人为破坏、自然风化等因素,都威胁着安岳石刻。早些年,更有佛头被盗,令人痛心。一直以来缺乏专业人才,让安岳在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和旅游开发方面都捉襟见肘,安岳石刻的保护与开发,日趋紧迫。

安岳石窟保护利用总体框架图
安岳石窟保护利用总体框架图

  近年来,安岳县邀请北大、清华、文研院等单位参与石窟寺保护项目策划包装,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茗山寺摩崖造像危岩体加固、毗卢洞石刻造像保护前期勘察研究等11个项目纳入国省计划。此外,安岳健全“县、乡、村、文保单位”四级联动责任体系,落实人防、技防、物防、犬防相结合的文物安保措施,文物保护不断加强。

专业人员开展石窟保护工作
专业人员开展石窟保护工作

  保护是基本与前提,更重要的是,如何将保护与开发结合起来。对此安岳依托当地石窟、柠檬等特色资源,打造川渝唐宋石刻观光之旅、成渝轴线乡村文化生态之旅、安岳石刻柠檬观光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石窟+”“+石窟”多元融合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石窟保护利用规划
石窟保护利用规划

  这些深藏在山林中的瑰宝,是历朝历代的匠人们,一次次爬上陡峭的山崖,通过无数次的敲击、打磨而成,凝聚了先辈的心血与智慧。

 安岳石羊镇孔雀洞造像
安岳石羊镇孔雀洞造像

  它们历经了一千多年的风剥雨蚀、人为破坏,扛过一次又一次苦难,如今的存在,更显珍贵。古老的遗产不可再生,保护好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的历史。

  如今,安岳石刻艺术正迎来新生,以独特的魅力进入大众视野。安岳,正用新时代的智慧,赋予千年石窟更多的生机。

  作者:韩金雨、王鹏

  部分图片来源:安岳县融媒体中心、国家地理中文网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