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发布

成都市“轨道交通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

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3月22日(星期三)10:00,在市级机关一办公区(锦悦西路2号)1A101会议室,召开成都市“轨道交通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

一、发言人

王建新  成都市住建局副局长

周亚军  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

徐安雄  成都轨道集团总调度长

二、主持人

吴昊天  中共成都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成都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城市轨道交通是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重构城市空间格局的重要支撑,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构建‘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绿色交通体系”。

  为帮助大家更好了解相关内容,我们今天召开成都市“轨道交通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向大家作介绍,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

  市住建局副局长王建新先生

  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周亚军先生

  成都轨道集团总调度长徐安雄先生

  下面有请市住建局副局长王建新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王建新:

  各位媒体朋友们:

  上午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我市认真落实交通强国战略,围绕四大结构调整,全力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介绍。

  第一个方面,我市轨道交通建设最新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成都轨道交通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建地铁就是建城市”理念,秉持“人民地铁为人民”初心,紧跟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求持续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从2005年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到2010年首线开通试运营,再到2020年底累计13条线558公里高标准开通投运,建成西南地区首条全自动无人驾驶线路地铁9号线、全国首条直达中心城区的地铁快线18号线,成都仅仅用了15年的时间。

  2017年至2022年,成都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强度连续五年位于全国前列,创造了在建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高、环境挑战最强等多项纪录,是成都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高效推进各线路工程建设,成都轨道交通强化“连续施工”“项目群”管理,高峰期建设工点超580个,作业人员超5万人,同时掘进盾构超170台,建设强度曾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国内首个轨道交通在建线路突破400公里的城市。其中,仅2020年就一次性开通5线7项目216公里,占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新增运营总里程的17.5%,创造了年度开通线路最多、里程最长的行业记录。截至目前,轨道交通开通运营13条线路、558公里、373个车站,着力为2100多万蓉城市民织密线网,为成都成为全国第3个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副省级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在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被列为成都市2023年民生实事工作目标。当前,8号线二期、27号线一期和30号线一期等成都第四期建设规划及轨道交通资阳线(S3线)、市域(郊)铁路成都至眉山线(S5线)10条线路、274公里在建里程正全速推进,多个在建项目取得重要突破。10条在建线路中94座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盾构累计掘进设计总量的77%。其中,8号线二期已实现全线洞通;连接双机场的时速达160公里的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正线整体机电安装完成95%,将在年内四季度开通初期运营。另外,市域铁路成德S11线即将开工,市域铁路龙泉至天府机场S13线正在加紧推进前期工作。预计至十四五末,我市轨道交通建成运营里程将达到800公里以上。

  同时,我们坚持聚焦“三个做优做强”,进一步强化轨道交通要素保障,加快推进第五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申报工作。并且,结合城市不同圈层、不同场景下轨道交通制式需求,系统研究低运量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着力构建以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的“四网融合”的轨道交通骨干网络为主,以不同制式低运量轨道交通为补充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

  第二个方面,成都轨道交通服务城市发展、构建绿色出行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是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重构城市空间格局的重要支撑。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引领,全力织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推动成德眉资互联互通,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绿色交通体系。

  (一)重构出行体系,注入幸福城市新活力

  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就是为了服务城市发展需求和市民乘客便捷出行,改变城市交通出行结构。我们在国内率先量化提出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出行结构模型——即40%轨道交通、10%常规公交、35%慢行系统和15%机动车;业内首创提出“运营前置、TOD前置、资源开发前置”的“三前置”管理理念,着力构建80公里/小时至160公里/小时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和市区30分钟轨道出行圈,从顶层设计上落实城市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骨干主体地位,构建“轨道引领、公交优先”的绿色交通格局。目前,我市558公里、13条轨道交通线路、373座车站每日高效服务城市绿色出行,成都地铁已累计发送乘客超95亿乘次,线网运行图准点率99.99%、兑现率100%,最小行车间隔2分钟,工作日客流量常态化“600万+”,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超60%,实现城市交通向绿色、低碳转变,城市交通结构转型趋势总体向好,成都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如今,地铁早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首选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安全、准点、舒适、便捷的轨道交通服务,助力成都连续多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1名。

  (二)推动“四网融合”,建设轨道上的成都都市圈

  在中国城市坐标系中,成都的城市能级正在快速跃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要求建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高能级产业生态圈和公共服务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我们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纵深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强化轨道交通建设与都市圈发展有机衔接。我们协调推动多层次轨道融合发展,轨道交通资阳线(S3线)、市域铁路成眉线(S5线)、市域铁路成德线(S11线)、市域铁路龙泉至天府机场线(S13线)可分别与成渝高铁、成贵高铁和成都外环铁路等重要线路便捷衔接,有力推进各层次轨道交通高效融合、管理协同、绿色发展,优化提升都市圈轨道服务水平和乘客出行体验。

  “朝看三星堆、午逛三苏祠,坐着城轨到资阳穿越‘三贤故里’、再回成都打卡锦江夜游……”,加速推进的“轨道上的都市圈”将有效发挥轨道交通的桥梁纽带和枢纽集散作用,让成德眉资四地市民畅享“圈”内生活。

  (三)强化精品意识,匠心铸造精品工程

  轨道工程是重大民生工程,成都轨道交通建设始终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强化过程管控,坚持样板引路,严控质量验收,全面提升工程质量,致力打造百年工程、精品工程,先后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四川省“李冰奖”、四川省安装工程优质奖等数十项行业大奖,超50个项目被评为省、市优质示范工程,制定了21余项工艺技术标准。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切实体现了乘客至上、服务至上理念,我们聚焦群众出行体验科学布局轨道网络,实现已运营网络换乘系数约1.7,极大地方便了乘客快速直达;合理设计车站换乘方案,按照最长6分钟内完成换乘进行设计,切实提高站点换乘效率,成都轨道交通换乘体验获得全国业内认可、群众点赞。

  为更好兑现市民乘客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成都轨道交通打造了多条美学与实用兼备的靓丽地铁风景线,极力营造出国际范的天府文化名片、蜀都韵的流动博物馆。其中轨道交通5号线、18号线装修设计摘得多项国际级设计奖项,“最夏天”的8号线芳草街站、“最潮流”的5/9号线锦城大道站、可以沉浸式体验三国文化的3/5号线高升桥站、建成中国首条开通即达国际最高自动化等级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线路,为市民乘客提供了更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成都地铁多条线路、373座车站已成为市民乘客热爱的网红打卡点,也传递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各位记者朋友,下一步,成都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围绕超大城市建设、聚焦职住平衡,大力提升城市通勤效率,建设与经济发展“第四极”相匹配、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绿色城市交通体系,引领带动建强“都市圈”,力争到2025年实现轨道交通在建及运营里程达到850公里以上,切实以“赶超进位”之姿,提升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谢谢!

  主持人:

  谢谢王建新先生给我们介绍了成都市轨道交通建设最新进展,描绘了成都轨道交通服务城市发展、构建绿色出行体系的生动蓝图。相信大家还想要进一步深入了解有关情况。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时请举手示意,并通报您所在的新闻机构名称。

  一、四川新闻网记者:

  2023年是成都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关键之年,也是举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重要之年。地铁不仅是公共交通工具,更是城市的特色文化景观和重要展示窗口。请问成都轨道集团在提升市民乘客通勤体验感受、打造文明出行场景方面有哪些重点举措呢?

  徐安雄:

  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地铁是城市的交通动脉,我们始终牢记“人民地铁为人民”的初心使命,立足558公里超大线网运营,营造“文明、低碳、智慧、全龄友好”四大出行场景,更好满足市民乘客安全便捷出行需求。

  我从四个方面介绍下情况:

  一是全面提高运输保障能力。我们聚焦城市通勤效率提升,采取运力错峰配置、精准投放大站空车、快慢车差异化开行等措施,划梯度、分层次精细化配置线网运力,推进重点车站的扩能改造,优化客运组织方案,满足乘客多元化快速出行需求,确保运营线网高效运行。目前,成都地铁累计发送乘客超95亿人次,工作日单日客流量常态化保持在600万人次以上,线网运营水平与各项关键运营指标持续位居国内第一方阵。

  二是常态化保持运营服务品质。我们将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标准与地铁运营服务标准深度融合,在国内行业首创“文明365”服务长效机制。进一步细化服务颗粒度,从环境秩序、人员服务、设备设施等方面形成可达标、可执行、可持续的长效机制,每一位轨道人将工作机制、规程主动内化为行动自觉,让服务更有标准、有效率,有延伸、有温度,出现了西北桥站员工为乘客设置爱心围挡、驷马桥站保安三年来坚持陪护特殊乘客等网络热点事件,擦亮了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我们以提供全龄友好出行服务为目标,开展“轨道文化进校园”,打造“儿童乘车体验馆”互动平台、母婴候车室、高低位爱心窗口等全龄友好设施,设置无障碍的渡板、电梯、卫生间、盲文盲道等服务设施,全方位保障各年龄层及特殊乘客的便捷出行。我们以改善乘客出行体验为导向,15座车站上线“同站过街”服务,所有地铁线路实现“列车分区控温”,6座车站投放“医保自助服务终端机”;先后与重庆、西安、南昌、郑州、广州等5座城市实现轨道交通出行二维码关联互通,让市民乘客一码在手畅游无阻。

  三是创新推进“智慧出行”模式。我们创新搭建了国内轨道交通行业首个集智慧安检、智慧票务、智慧测温系统为一体的综合性智慧乘客服务平台,实现乘客进站的无感服务;在孵化园站打造智能导乘屏、多媒体站台屏、智能客服中心、智能售票机、智慧边门五大系统;打造全景式服务性官方APP,可实现车辆位置查询、手机购票、人脸过闸、路径规划、信息查询、投诉建议、失物招领等全功能服务,有效提升乘客出行便利度。

  四是引领开创轨道生活场景。我们坚持“通轨道就是通生活”,立足全国轨道交通第一方阵的优势,构建更具活力、更有文化的轨道交通幸福通勤场景。我们聚焦地下空间开发,打造了成都轨道首个TOD主题商业示范项目——“世纪城·上闲里”,持续推出鲜花机、饮水机等多种类自助设备和商业方舱。今年,“川师大·上闲里”运动空间将面向公众开放,地铁空间里的自营连锁商超也将启动亮相;我们还将创新打造地铁传统文化沉浸式艺术空间,推出全国首个地铁数字艺术空间,引入“画游千里江山”等数字艺术展,蓉城市民的上班路、回家路将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乘客需求为导向,千方百计提升服务品质,让“人·轨道·生活”相融相通的轨道生态圈面貌焕然一新,让市民乘客从“快出行”与“慢生活”中品位烟火里的幸福成都。谢谢!

  二、中国改革报记者:

  王建新副局长您好,从2019年算起,今年已经是成都TOD启动实施的第5年了,5年来,成都TOD取得了哪些成果,TOD示范效应如何得到呈现?请简单介绍一下,谢谢。

  王建新:

  谢谢你的提问。TOD开发,是当今世界极具代表性的城市开发模式,将有效应对交通拥堵、资源短缺、污染加重等“大城市病”,推动城市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高度契合,有效提升城市宜居度及市民幸福感。刚才我们已经提到,成都城市轨道交通已开通运营558公里,在建约274公里。TOD战略实施以来,我市及时建立健全TOD战略顶层设计,形成“1+3+N”的政策体系;根据规划,全市实施2035年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695个站点和90个车辆基地的TOD综合开发,截止目前,全市正积极推进39个市区两级TOD综合开发项目规划建设,总投资将达3832.71亿元以上,已完成投资846.05亿元,其中,双凤桥站、梓潼宫站等14个示范项目正逐步呈现,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TOD重构城市空间格局的作用初见成效,TOD营城模式有力彰显示范效应。

  (一)TOD开发成为提升都市圈极核能级、优化城市功能的重要抓手。我们将TOD综合开发作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要路径:通过TOD综合开发高效集聚人口岗位,促进新区发展、旧城有机更新,改变城市形态,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人流、商流等经济要素高度集聚,革新资源配置,重塑产业经济地理;营造多样化场景、增强城市活力,提升空间品质,推动场景营城;构建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绿色交通体系,改变出行方式,有效治理大城市病;促进轨道交通外部效益内部化,提高综合效益,实现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实施TOD战略以来,成都聚焦TOD开发全生命周期,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和工作体系,出台资金筹措、用地管理、规划管理、合作开发、商业运营、技术规范、工作机制等7个方面近20项政策文件,构建形成“1+3+N”国内领先、开放创新的政策体系,明确了政府统筹、市区两级国企主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开发模式,搭建多元参与、合作共赢的机会平台,从顶层设计上改变城市传统的发展模式,成为引领城市发展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二)TOD开发成为推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落实智慧蓉城建设的重要举措。按照规划,全市推进实施2035年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695个站点和90个车辆基地的TOD综合开发,其中市级统筹实施105个站点和90车辆基地,其余590个站点由各区(市)县政府统筹实施。5年来,成都TOD紧扣幸福美好公园社区和智慧蓉城建设,科学确定片区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及形态色彩,将容积率向核心区转移,退让更多绿地和开敞空间,精心塑造大美城市形态。我们坚持对项目实施垂直立体、集约高效开发,实现地上地下、楼宇之间、轨道站点与TOD项目互联互通,落实“绿地率不低于35%、绿化率不低于40%”要求,构建起“公园+小游园+微绿地”多层次公园体系,有力彰显公园城市美学价值、减碳效益;深度耦合公共交通与慢行绿道,形成“轨道+公交+慢行”绿色出行体系,有效缓解都市出行拥堵、调节都市运转节奏和提升都市运行效率,切实契合公园社区自然共生、绿色低碳、立体开放、慢行优先四大特征;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为抓手,统筹协调市民居住、物业服务、商业消费、社区治理等资源要素,有效搭建人本化、智慧化社区运营平台,大力营造便民利民、舒心交往的社区场景。

  (三)TOD开发成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载体。成都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遵循“人城产”逻辑,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的生活共同体正在加速构建,我们探索以轨道交通和TOD串联产业生态圈,每一个TOD项目,都将呈现出鲜明的文化特征、商业属性、产业特质,实现商业价值、公共空间、人本生活“三位一体”。我们立足国际视野、坚持市场导向,全面加强消费场景导入和多元产业招引,目前已携手华润集团、沃尔玛(中国)、万豪国际集团、中体产业集团等世界知名企业,在TOD项目中全域建立21个产业项目集群。截止目前,全市正积极推进39个市区两级TOD综合开发项目规划建设,总投资将达3832.71亿元以上,已完成投资846.05亿元,其中,双凤桥站、梓潼宫站等14个TOD综合开发示范项目正逐步建设呈现,带动全市TOD发展,推动形成高端特色商业街、产学研用科创城、中央法务示范区、创新创效智慧港、城市康养未来城、青年租赁活力区等高能级产业布局。计划至“十四五”末期,还将启动实施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商圈和新型、交通枢纽型、综合中心型、产业社区型、生活服务型项目,将引领城市格局进一步优化、营造更加丰富的生活消费场景、带来更多的市场发展机遇。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聚焦深化“三个做优做强”,坚持城市功能导向,按照“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云上一座城”理念,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智慧治理的示范样本,推进市区两级TOD综合开发共同发力,推进全域TOD的规划和建设,于城,优布局、塑品质,增配套、强功能,外强‘形’,内赋‘能’;于民,以优质、多元的居住供给,以不断完善的公建配套,为市民提供高品质优居选择,让群众更多地享受到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成果。

  三、成都电视台记者:

  周亚军总工程师您好,2023年,成都市在建设“轨道+公交+慢行”绿色出行体系,促进公共交通提质升级方面有哪些举措?

  周亚军:

  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2022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着力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水平,强化轨道、公交接驳换乘,提高共享单车服务质量,“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低碳出行体系不断完善,中心城区绿色出行分担率提升至69%,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2023年,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坚持公交优先发展理念,加速构建“轨道引领、公交优先”发展格局,持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推动绿色出行成为市民最愿意、最依赖的出行选择。

  一、提升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效。一是全力营造“全龄友好”出行环境,打造“儿童微空间”、“儿童友好车站”,增设高低位客服中心、儿童洗手台等设施,在全线网车站配置“无障碍渡板”,持续提供无障碍预约服务。二是拓展“智慧乘车”服务,上线地铁乘车码微信小程序,进一步提升支付便捷性和通行效率。三是继续做好地铁安全运营服务保障,持续开展运营期间线网及线路安全评估、安全检查,保障地铁全线网运行安全可靠,每季度开展乘客满意度调查,收集乘客意见建议,不断优化运输组织,提升运营服务水平。

  二、打造高品质城市公交服务体系。一是加强轨道公交接驳,年内新开及调整20条以上接驳地铁的公交线路,编制地铁19号线二期公交接驳方案,并与地铁19号线二期开通同步实施。二是强化快速公交线路覆盖,推动快速公交服务向区(市)县延伸,提升公交线网效率。三是改善公交服务设施,升级改造一批公交中途站点,加快推进黄金时代、友联公交场站建设,开工建设蜀蓉、新川、观东及天府一街等公交场站,进一步提升场站服务功能。

  三、推进共享单车精细化服务。一是加强服务质量信誉考核,每半年通过停放秩序、用户体验等5个方面37项考核指标对共享单车服务质量进行考核,强化奖优罚劣,推动共享单车企业提升服务水平。二是优化共享单车运营调度,加强共享单车运行情况实时监测,根据热点区域供需变化情况,及时优化共享单车投放数量。三是加强共享单车停放秩序管理,会同市城管委、市公安交管局,定期对车辆停放秩序、车身洁净程度进行检查,提升市民骑行体验。

  四、多方式培树绿色出行理念。一是持续开展“绿色低碳出行日活动”,继续实施“每月5日乘坐地铁八折优惠,中心城区乘坐城市公交免费”优惠政策。二是加强“碳惠交通”绿色出行平台推广应用。“碳惠交通”平台通过为市民建立个人绿色出行账户,对停驶燃油车、乘坐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行为赋予绿色出行积分,绿色出行积分可以兑换公交、地铁、共享单车、网约车优惠券和免费电影票,通过这些方式进一步增强市民绿色出行意识、培养绿色出行习惯,吸引更多市民参与绿色出行。市民可通过天府通或支付宝等渠道搜索“碳惠交通”小程序,完成授权后即可使用。

  谢谢!

  四、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王建新副局长您好,据悉在“十四五”期间,成都将在TOD项目规划筹建5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请问,TOD保障性租赁住房跟其他保障性租赁住房有什么不一样的特点?也请介绍一下,目前相关项目的进展情况。

  王建新:

  谢谢你的提问。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成都抢抓国家推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战略机遇,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十四五”期间,计划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0万套(间),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问题。其中,TOD项目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5万套。

  在TOD项目中优先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是成都市率先提出的创新性做法。成都TOD项目于2021年全面启动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总体规划、产品研发和建设运营等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在10余个TOD综合开发项目中,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超过2万套,今年首批项目将陆续封顶,明年投入运营。TOD项目利用轨道交通优势,将居住、商业、办公、社交、文化娱乐和公共服务等生活要素集聚一起,秉持“人城产”融合发展的理念,为青年市民提供一个交通便捷、生活舒适、配套完善、安全经济的宜居乐居环境,TOD保障租赁房与其他保障房相比主要特征有三个。

  一是高效率——紧临地铁,便捷出行体验。保障性租赁住房是TOD综合开发项目的业态之一,因其具备先天交通优势——紧临地铁站点,可以实现最短距离地铁直达。当前,成都轨道集团已启动的TOD保障性租赁住房分布在地铁3号线、10号线、7号线等多条线路站点周边,“出门即地铁”的便捷体验将有效缩短新市民、青年人的通勤时间、提高生活效率。

  二是高颜值——公园社区,幸福宜居体验。一个TOD项目就是一个蓝绿交融的公园城市社区。成都TOD遵循“137”圈层规划模式,在轨道站点300米到700米范围构建起“公园+小游园+微绿地”多层次公园体系。TOD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就建在这个多层次公园体系中,“出门即公园”的宜居生态体验将全面提升新青年租住生活的幸福指数。

  三是高品质——配套齐全,一站式生活体验。围绕不同的租住需求,TOD保障性租赁住房布局有青年活力居住空间、品质服务舒适社区和菁英精致服务公寓等系列产品,配以24小时便捷生活服务、智慧灵活办公、轻潮社区商业等职住服务功能,为年轻群体提供兼具品质与包容、乐享环境与社交、共创活力与文化的美好生活场景。

  除满足日常所需的社交空间、烹饪餐茶、健身运动、自选超市等生活配套外,下一步还将按需在不同项目中,提供知识美学、萌宠联盟、净菜工厂等个性化服务,并将整个保障性租赁住房体系融入“智慧蓉城”的决策部署,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应用为核心,大力营造便民利民,舒心安心的租住环境。

  以双凤桥TOD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为例,项目坐落于3号线双凤桥地铁站旁,周边产业经济活跃,年轻人群居多。所以我们早在城市设计阶段,便围绕站点周边市民群体的需求,提前规划了包含教育、办公、商业、美食、运动、娱乐等在内的完备的生活服务体系,并先后分两批次,落位实施了近3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以解决周边市民的租住生活问题。2022年,该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目前正开展室内装修,预计将于年内亮相。

  TOD保障性租赁住房旨在为城市留住人才,为“蓉漂”提供更好的租住生活条件。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的新市民、青年人将很快可以享受到具有轨道特色的TOD高品质生活。

  主持人: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各位发言人的回答。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五年来,我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当前,成都轨道交通正以项目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以智慧化运营服务提升出行品质,奋力加速轨道营城,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各位记者朋友如果还有问题,可以联系采访有关职能部门,也可以与市政府新闻办联系,我们将做好联络服务工作。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往期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