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5日电 (刘刚 张海波 杨何)为提高党员教育质量,献礼建党100周年。今年以来,雅安市芦山县聚焦阵地建设、文化传承、氛围营造,扎实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围绕“一条路”,建强主要阵地。以红军长征路为主线,构建以芦山县委党校为主体、红色资源为依托的“培训学校+遗迹遗址”党史教育主阵地。优化升级一所党校,投入850万元,建立面积49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0余人培训的教学大楼,并配齐配优教学设施。结合党史教育要求和芦山实际,研发特色课程20余门,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打造提升一批基地,以红色传承为抓手,投入200余万元用于红军遗址、遗迹、遗物修复保护,提升改造包括省委组织部授牌的37军司令部、红四方面军总司令部、四川省苏维埃红色政权遗址等一大批党史党性教育基地;连接形成一条长廊,深度挖掘本地党史资源,建立“4•20”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红军广场、感恩文化广场等,开发现场教学点位43个,形成一条各具特色、整体联动的现场教学长廊。

编撰两本书,讲好芦山故事。结合时代精神和工作重点,广泛收集考证党史军史故事并编撰成册,形成2本具有地方特色和教育意义的党史教材。通过史料查询、走访调研等方式,系统收集红军长征在芦山、抗战英烈乐以琴、改革开放典范朱国张、癌症支书袁超等20余个感人至深的红色小故事,汇编形成《芦山红色小故事》,用讲故事的形式反映党史、传递“正能量”;通过艺术加工、融情于画的方式,把红军长征时期在芦山的战斗、生活等制作成1万册连环画——《红军长征在芦山》,生动再现革命岁月的点点滴滴,弘扬“永远跟党走、不死不休”的红军精神。
推开“三道门”,广播“红色之音”。推开机关院门、学校校门、群众家门,深入开展讲党课、唱红歌等活动,营造学党史、悟思想的良好氛围。党史教育进机关,创新“星期五课堂”学习制度,开设政治、红色、绿色、感恩、群众五大课堂,要求党员干部保质保量学习,促进学在经常、严在日常;“红色文化”进校园,在20余所学校开展“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和“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评选优秀宣讲员,激发全县师生学党史、讲党史的积极性;百项精品进家门,启动“红色演艺”进农家、百名党员讲党史活动,通过新媒体平台,结合“送课下乡、到村表演”等形式,把百余项精品课程、精彩节目送到千家万户,推动党史教育“全民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