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日电 3月30日,成都市召开2021年度全市地方志工作会。会上,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成都市地志办”)总结十三五以来工作成绩,安排部署了接下来的工作。
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成都市地志办完成了全国首部“纲目体”志书——《成都市志(1990-2005)》。市和区(市)县两级综合年鉴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安仁镇志》《黄龙溪镇志》同时入选“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创造了全国副省级城市同时入选两部的记录;首开全国地方志系统集成整理地方珍稀文献之先河,整理出版迄今收集最全、规模最大的巴蜀历史珍稀文献《蜀藏》,被学界评价:“研究巴蜀文化从此绕不开《蜀藏》”;编纂出版《成都精览》,使读者“一册在手,尽览成都几千年人文精华”,被列入四川省委宣传部领导干部推荐“月读”书目,该书英文版作为政府礼品书,赠送瑞士、波兰驻成都总领事等驻华使节;策划并主编全国首部专门针对青少年的普及传播成都历史文化知识的图绘本《我的成都》;出版全国首部融媒体地情读物《新说四川方言》;圆满承办史上最大规模的全国地州区县年鉴研讨会;启动成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方志资源调查行动,发布全国首幅方志资源分布地图;成都方志馆被列入成都市第一批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和成都市传承发展天府文化建设十大文化工程项目库重点项目,中指办主任冀祥德参观后赞誉“成都方志人,敢为天下先”,平均每年接待来访参观人数2000余人次。金牛区、武侯区、崇州市等7个区(市)县方志馆相继建成;市本级打造全国首个基于云平台的数字方志馆;到2020年底,全市共建成数字方志馆5个,开通方志微信公众号14个。特别是“成都方志”微信公众号、微博政务号、抖音官方账号陆续上线,多媒体传播矩阵逐步成型,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目前整个传播矩阵的阅读及播放量已突破13亿,点赞量超过2000万。

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全市地方志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未来,成都市地志办将系统建设全球著名的巴蜀文献收藏中心、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地情信息发布中心,为成都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世界文化名城贡献方志力量的重任,成都市地方志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据悉,成都市地志办将把2021年至2022年为策划试点阶段,2023年至2025年为基本形成阶段,2026年至2035年为巩固拓展阶段,2036年至2050年为提位升级阶段,全力推进工作格局向全球拓展,推动成都地方志文化交流合作单位布局在全球成网、成势,实现联动全球、汇集成都的目标,全面建成全球著名的巴蜀文献收藏、巴蜀文化研究、地情信息发布中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