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成飞与自贡携手打造国内最大无人机产业基地
2021年04月26日 19:3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分享到:
签约现场(贡井融媒 供图)
签约现场(贡井融媒 供图)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6日(刘刚 李华 王勇)4月26日,成飞与自贡无人机产业基地项目签约仪式暨投资推介会在成都举行。当天,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工业成飞)与自贡市人民政府签订《成飞自贡无人机产业基地项目投资建设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立足各自比较优势,携手打造国内最大无人机产业基地,实现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建成后无人机年产值达100亿元以上,为推动四川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四川省航空产业位势能级增添新动能。

  当天推介会现场,自贡市委书记范波,航空工业成飞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承志分别致辞。自贡市委副书记、市长曾洪扬,航空工业成飞总经理蒋敏代表双方签订项目合作协议。自贡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扬杰主持签约仪式,自贡市副市长、贡井区委书记黄劲作投资推介。同时,贡井区还与中发天信(北京)航空发动机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庆龙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分别签署合作协议。

自贡市委书记范波致辞(贡井融媒 供图)
自贡市委书记范波致辞(贡井融媒 供图)

  据介绍,此次双方合作共建国家级无人机产业基地,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航空工业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共同愿景,是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四川厚植经济腹地优势的共同责任。双方自去年9月签署框架协议以来,双方紧密对接、务实推进,成功打通“成都一自贡”试飞空域,去年10月实现靶机首飞,今年2月进一步明确合作事项,为此次项目签约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合作协议,项目以“构建无人机全产业链”为目标,分三期在自贡航空产业园布局无人机试飞、调试、总装、部装、零部件制造、3D打印及工艺辅料生产等产业,6月首架无人机总装下线,9月实现首飞,项目建成后将年产100架以上大型无人机,“十四五”投资和产值规模将分别超100亿、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年产值100亿元以上,其中:一期将加快建成总装试飞能力,包括建成长度2500米、宽度40米临时起降场地及其飞行保障条件附属设施、设备等,布局建设无人机试飞、整机喷漆、总装、部装、交付、培训及维修等能力;二期重点完善产业功能,包括完成部装能力建设,加快推动试飞、总装、部装全面达产;推动无人机系列零件加工、增材制造、工业辅料等专业能力发展;三期将全面建成无人机产业基地,包括推动建设长度3600米、宽度60米飞行跑道及其飞行保障条件附属设施、设备,同步完善总装、部装、零部件能力建设,持续吸引航空制造类企业入园集聚发展等。

自贡凤鸣通用机场(贡井融媒 供图)
自贡凤鸣通用机场(贡井融媒 供图)

  据了解,航空工业成飞与自贡的项目合作,是地方携手央企发展的一次创新探索,也是强强联合的一次合作典范。航空工业成飞作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所属的军工龙头企业,在无人机行业具有领先地位,创新能力强、产业聚集拉动作用高。自贡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良好的空域条件,是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空域中面积最大、高度最高的协同空域,是四川省通用航空“一核两翼、多点N网”布局重点、四川省航空产业发展重要聚集地,也是全国首批、西南唯一的13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全国仅有的2个以无人机支线物流为场景的试验区之一、中国移动首个5G网联无人机测试示范基地;自贡航空产业园的承载能力达8平方公里,拥有川内首个获批、首个建成的A1类通用机场——自贡凤鸣通用机场,具备完善的机场配套和较强的承载能力。特别是2020年以来,自贡市坚持把航空产业作为“再造产业自贡”的重要板块,依托优良的空域环境、充足的承载能力和独特的政策优势,为成飞及其配套企业提供良好基础条件,必将形成“1+1>2”的叠加效应,有力增强企业和地方的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据悉,建设成飞自贡无人机产业基地,是自贡聚焦“十四五”发展,落实科技自立自强、制造强国战略的具体行动,充分把握产业变革方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自贡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深入实施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发展战略,紧密对接“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一极两中心两地”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川渝培育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提供强劲动力;是再造产业自贡的重大突破,依托龙头带动、促进产业聚集、提升比较优势,加快走出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新路。

  下一步,自贡市将切实把无人机产业基地项目作为引领性工程,把发展配套服务、构建全产业链放在突出位置,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最优服务保障,秉承“一切围绕企业、一切为了企业、一切服务企业”的理念,让成飞公司和每一位投资者在自贡投资放心、经营安心、发展顺心。(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