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对话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吕英:做残疾朋友的“贴心人”
2021年05月09日 09:5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9日电   临近全国助残日,作为成都市双流区彭镇兴福社区的一名残疾人工作者,吕英越发忙碌。笑声清脆爽朗的吕英说,“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残疾朋友的‘贴心人’。”

 吕英正在进行入户走访。成都市残联供图
吕英正在进行入户走访。双流区残联供图

  从事近6年基层残疾人工作的吕英,除了办公室事务,平常最不能丢掉的习惯就是入户走访,了解和采集辖区内残疾人家庭的真实信息和基本情况,量身制定一整套帮扶和发展方案,帮助解决残疾朋友生活、工作中的困难。

  圆圆是一名有言语障碍的残疾人,同时她还伴有轻度智力缺陷。现在家里有母亲和老公照顾她,条件算是残疾人家庭中比较好的。

  吕英向圆圆母亲询问近两周圆圆的情况。圆圆母亲说她最近心情蛮好,胃口也不错,还会帮忙做饭,只是说话还是只能说四五个字,能叫的人也只有少数几个,其中就有“吕英”。

  吕英告诉圆圆母亲,要经常鼓励她说话,每次她多说一个字就表扬她,尽量让她多说一点,养成习惯后就会越来越好。同时,吕英还向他们宣传了近期的一些相关政策,鼓励他们有问题找残协,找吕英。临走时,还不忘叮嘱圆圆母亲,周四去县医院做相关评定,方便后期办理定额补助。

  作为圆圆从恋爱、领证到努力适应婚姻生活的见证人,吕英非常感慨。2018年,圆圆和现任老公经父母介绍后相识相恋,两人感情一直很好,有了结婚的念头。但是,结婚却遇到了难题。

  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轻度智力残疾人可以结婚,但需要明确表达自愿结婚的意愿才能够办理结婚登记。正好圆圆是个特例,轻度智力残疾,且言语障碍比较严重,无法准确发声,加上从小没有怎么接受教育,也无法写字。“准确表达自愿结婚意愿”成了他们结婚路上的一道坎。圆圆的母亲找到社区,请求帮助,但自己却并不抱希望。

  在多次试探并确定两个年轻人的结婚意愿后,社区决定介入进行帮助。但吕英还是不放心,单独和男孩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恳谈。这个温柔腼腆的男孩坚定地告诉吕英,很愿意和圆圆走下去,照顾爱护她一生。社区组建了一个专门的帮助小组,决定从语言这关进行突破,并专门为圆圆制定了为期一周的训练计划,帮助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这一周里,圆圆每天都和母亲早早来到社区办公室,由吕英和同事们相继负责训练她的发音和表达。因为担心换了环境会引起圆圆的不适,同事们还非常用心地将办公室模拟成在民政局领证时的场景。圆圆则表现得非常主动和配合,在陌生的环境里跟着社区的姐姐们摸着喉咙一遍遍地感受声带的震动,尝试着一次次发声和纠正。

  渐渐地,她能够准确发音并说出名字了。渐渐地,她能够勇敢地说出“我愿意”了。去年七夕,圆圆一家邀请吕英作为见证人,相约来到双流区民政局,顺利地走完了所有流程,办理了结婚登记。

  吕英说,整个过程圆圆都很开心,笑容比平时更甜,她老公和她一样高兴,眼里藏不住的笑意。

  作为基层残疾人工作者,要贴近和直面残疾人家庭。而更多残疾人士,则将残协当做自己的家。这也就意味着,更多和残疾人有关的工作和需求,残联的、民政的、人社的、教育的、医疗卫生的……千针万线,得从一根线头串起。他们是残疾人组织的最基层战斗堡垒和服务单元,担负着为残疾人服务,带领他们奔向幸福美好生活的宏大任务。

  为了更好地服务残疾朋友,吕英一直在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除残联系统相关政策法规以外,就业政策、医保政策、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囊括婚姻生活个人以及就业各方面的《民法典》等,都是她需要掌握的内容,并逐步由案头的大部头资料,慢慢变成熟稔于心的知识点。在区、镇、村三级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她都积极参与。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只有自己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在入户走访时,及时地为他们解疑答惑,不然什么都不知道,那谁会相信你能够帮助到他们呢。

  “上次组织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非常有用,有很多心理疏导方面的知识点,可以让我在帮助残疾人时,更多关注他们的心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学习新知识,做好残疾朋友的“贴心人”,是吕英一直以来的工作重点。

  此外,随着合村并镇的进一步深入,兴福社区也于去年下半年和福田社区合并,社区残疾人的数量几乎增长了一倍,有185人。

  “每个家庭都要重新入户一次,重点家庭要经常去,尤其一些政策申请的重要节点。”这个活力满满的小姐姐,一直用自己的真诚与热情感染着大家,帮助着大家。2020年,兴福社区残协被评为双流区残疾人先进单位。(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