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10日电 (赵思宇 田德均 刘小双)6月9日,位于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五社的千亩白茶生态园,连绵的茶山在夏风的吹拂下满目苍翠,背着茶框的茶农穿梭在翠绿的茶从间,熟练的采摘茶叶嫩芽,忙的不亦乐乎。
“我们村自从土地流转建成茶园后,每户一年在增收5000余元,大家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耕地作物置换后实惠。”现年65岁的杜泽均平日里种种庄家,卖卖蔬菜,每到采茶季节就到茶园务工,加上土地流转费用一年有5千余元的收入。

这里茶园看起来和普通的茶园看起来没什么区别,但环顾四周,又能发现这里的不同。四川水电外送大通道的±800千伏锦苏线、复奉线正从茶园上空飞跃而过,将清洁能源远远不断的送往华东地区。这里是±800千伏锦苏线、复奉线密集输电通道平行走向区段途径蜀南竹海和川渝结合地带,也是四川省唯一的特高压直流密集通道。这里地处川南地区雨水充沛,植被生长茂盛,线下树竹隐患最为突出,给线路防山火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其中±800千伏复奉线159号-161号、±800千伏锦苏线775号-777号防山火治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一区段分别在2013年6月、2015年8月和2017年3月发生三次山火,由于及时发现和科学整治均未对线路造成影响。但接连发生的山火也让运维人员积极思考,寻找有效的既治标又治本的措施。
2018年,国网四川检修公司自贡运维分部输电运检四班组结合历年防山火经验,决定改变防山火模式——由之前的被动接受山火消息再去现场灭火改为主动治理,主动联系政府将山火高风险区段油性树种改种低矮经济作物,彻底根治火山隐患。输电运检四班班长代金云主动积极联系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村支书李光亮,结合该地区出产茶叶的特点,提出将该村辖区特高压线路保护区换种为茶园的想法,得到村支书的大力支持,迅速联系当地有名的养猪大户罗伟强,希望罗老板出面带头振兴乡村绿色经济,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几年国网四川检修公司先后对±800千伏复奉线4处、±800千伏锦苏线4处大面积超高树竹开展换种茶园2000亩、柠檬500亩和改山地为耕地200亩,竹林改良田2500亩等工作,都取得很好效果。这种新模式在保障青山绿水的同时为全国“双碳”目标提供四川经验和四川贡献,既有助于企业保护电力设施又能增加群众收入、振兴乡村经济,大受群众欢迎,得到农户认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