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争创天府旅游名县 南充高坪全面提升旅游景区新业态
2021年06月21日 11:3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1日电(王爵)近日,南充高坪区迎来30余家媒体组成的采风团,媒体记者们走进南充市高坪区,进行“发现高坪”媒体采风活动,零距离感受高坪区秀美风光和人文魅力。

与嘉陵江相隔的中法农业科技园。主办方供图科技园。主办方供图
与嘉陵江相隔的中法农业科技园。主办方供图

  高坪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东岸,是享誉巴蜀的旅游胜地,迄今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自古以“果州”著称,是丝绸之路的源点、巴蜀⽂化的交点。⽬前,正⼤⼒实施⽂旅发展“633”⾏动,建设世界丝绸源点、天下第⼀曲流、凌云⼭、⾦城⼭、中法农业科技园、龙门古镇“六⼤景区”,擦亮世界丝绸源点、凌云圣境、鲤鱼跃龙门“三张名⽚”,打造丝绸⽂化寻源之旅、天下曲流体验之旅、凌云圣境探秘之旅“三条精品线路”,奋⼒建设⼭⽔格局、区域特⾊、⽂旅融合的天府旅游名县。

欧式风情街。
欧式风情街。

  嘉陵江以最婀娜的身段、最柔美的身姿紧紧相拥着南充,如母亲一般哺育了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孕育了高坪区独具魅力的民风民俗和人文风情。359度的天下第一曲流在这里蜿蜒、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引来60万游人、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被誉为“城市会客厅”。

  贯彻“以江为轴、跨江东进、拥江发展”路线,柔美动人的嘉陵江东岸早已成为一张亮丽的高坪名片。阳春三月,在嘉陵江边看早莺争暖树,金秋10月赏美国红枫红比二月花。河边滩涂地区除原始植被与移栽的芦苇、芦竹一起形成参差错落的驳岸景观,河堤上木春菊、八仙花、三角梅及多种乔木、灌木比邻而居,四季展露不同风采。印象嘉陵江、缤纷水岸湿地、江东绿道、上中坝湿地等城市公园全面开放,自然景观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绿色生态的城市画卷徐徐铺开,76公里“醉美江岸线”早已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的好地方。更有始建于宋代的白塔,楼阁式四方形砖塔,石砌台基、龙鳞浮雕,屹立嘉陵江畔,守护这方土地千年。

高坪区美图。主办方供图
高坪区美图。主办方供图

  高坪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螺溪河、清溪河穿城而过,幽幽碧波中荡漾着历史掌故,鹤鸣山、朱凤山植被郁郁葱葱,万亩青松林海独享“都市绿肺、天然养吧”美誉。

  在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媒体团乘坐观光车游览了循环农业园区和湿地公园,湖水荡漾、鸟声啁啾。园区占地面积3万亩,其中一期建设面积1.7万亩,投资18亿元,重点打造四大核心区:8000亩欧盟标准现代农业园、6000亩湿地公园、2000亩鲜花养生谷。建成后园区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生态有机农业、湿地观光、度假休闲为一体的农林文旅融合的田园旅游综合体。

中法农业科技园民宿。主办方供图
中法农业科技园民宿。主办方供图

  媒体代表们走进文学放映厅、红酒体验馆时,仿佛“出国”到了欧洲。古老的放映机“讲述”着那时的欧洲文化,也染出这里的文化底色。而当一瓶瓶来自欧洲爱情堡酒庄、安普尼酒庄、蔻兰酒庄……的红酒以“味道”出现在媒体眼前时,一种小资情调便荡漾开来,原来农村也可以这样优雅。

嘉陵江高坪段夜景。主办方供图
嘉陵江高坪段夜景。主办方供图

  在欧洲风情小镇,仅仅一句“有那么多的生命和爱情,在我的世界我只拥有你”墙上标题,就让年轻的新闻工作者们扶墙拍照,一句话引出无限情绪。一路走来,幢幢欧洲风情建筑,也是网红打卡地。“来凤仪湾的车辆,各地牌照都有,还有不少人到凤仪湾拍婚纱照呢。”随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尤其值得称赞的,还有中法农业科技园的“最美湿地”。利用滨水优势实施“保护性开发”,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目前已经营造出一个包含百余种野生鱼类、候鸟,百余种景观植物的生态系统。乘一艘小船前行,船桨荡漾起阵阵涟漪,草丛里觅食的水鸟不时飞进飞出,水岸边木质生态小屋与碧绿江水、嫩清草地、各色花卉相映成趣,上下天光交相辉映,宛如人间仙境。

鹤鸣山。主办方供图
鹤鸣山。主办方供图

  目前,中法农业科技园已建成的鸟巢亲子乐园、红酒文化体验馆、景里木屋酒店、欧式风情街、可爱岛水世界等诸多项目,面向不同年龄群体、消费层次,无疑为游人带来极为丰富的旅游体验。自试开园以来,中法农业科技园区已凭借农业观光、湿地游玩、度假休闲等,累计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亿元。(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