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1日电 (兰成强)6月20日,在壤塘县石里乡下达石沟村木耳基地里,村民文胜学正忙着浇水、养护,从基地一头到另一头,一行行排列整齐的木耳棒赢人所喜。木耳、大蒜、土豆、莲花白、高原双低油菜、跑山鸡、藏香猪.....这些具有特色的“小”产业在壤塘县拉开了实施乡村振兴的序幕。

“我在木耳基地已经干了3年,不用出远门就能够挣到钱”。村民文胜学在木耳种植基地里一边打桩一边说道。过去,下达石沟村民主要靠挖药材、种地为生,经济来源较为薄弱,无稳定收入。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下达石沟村充分利用对口援建、对口帮扶等项目,全力实施搞规划、引项目、拓产业,从过去的无产业、无资源到现在的多种产业发展,努力实现了群众多渠道增收。“在东方电气集团的对口帮扶下,村上种植木耳已经有3个年头了,每年都会派人给我们指导培训种植技术,木耳每年的收成很好,也能卖好价钱,老百姓脸上的笑容也多起来了”,石里乡下大石沟村村支部书记索更说道。

下大石沟村通过“合作社+帮扶+农户”的模式,先后建起了木耳种植基地、中蜂养殖基地、藏香猪养殖基地、跑山鸡养殖基地....。.这些已成为了村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通过种植、养殖产业的稳步发展,该村村民群众经济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也得到较大提升。
谈起今后的发展,下大石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宛建元信心满满,他说,现在有了这些产业,不仅激发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还解决了村民就业增收,下一步要继续做大做强,争取把特色“小”产业做成优势产业,并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增收。

截至目前,该村产业基地投入帮扶资金205万余元,种植木耳3万余棒、芍药种植20亩、联户牧场牦牛养殖200余头、中蜂养殖100箱、藏香猪养殖40余头。同时,在产业项目建设过程中,下大石沟村通过临时务工收入21万元,直接安置就业10余人,培养致富带头人3名。
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就业渠道,近年来,壤塘县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围绕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标,积极探索研究乡村产业优势,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着力打造一乡一产业、一村一产品,以产业促增收、产业促发展的方式,努力实现“要输血”向“可造血”的转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