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2日电(罗永泽)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远处的山间“缠着”一根长长的玉带,太阳慢慢从云后悄悄露出脸来,一缕缕阳光洒在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的树林间,不时传来一阵阵鸟鸣。“我们真正能靠山吃山了,作为护林员我觉得责任更重。”会东县鲹鱼河镇长新村4组的巡山护林员陈兴权在巡山中途休息的间隙,看着眼前的山林,脸上露出微笑。

近日,一条凉山州首单国家储备林及林业产业建设项目贷款正式落地会东的消息刷爆了会东人的朋友圈。据悉,该消息意味着国储林项目建设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将改变会东守着青山,却未能真正享受生态文明发展带来效益的现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文章,会东如何谱写?具体能给群众带来什么效益?
“不仅能通过人工林建设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带来经济效益,还能通过经济林、生态修复建设和森林康养建设等,在治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和净化空气等方面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会东县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办主任郭成林介绍,该项目还能通过增加就业岗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态提升和产业发展并举,同时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三效并存,意义重大。
据介绍,自2020年8月6日正式开始接触国家储备林及林业产业项目以来,会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会东县国家储备林及林业产业建设项目办,讨论项目的上报和选取工作,经过认真研究,层层筛选,最终敲定入选项目内容及规模。
据悉,会东林地面积2702677.91公顷,森林覆盖率55.88%,是国家储备林及林业产业建设项目的良好基础,但林业产业的发展,有着一个最大的敌人,那就是森林火灾,会东县如何筑牢森林草原防灭火的铜墙铁壁?

“我们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基本方针,依托现有的防火预警监测体系,不断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水平。”郭成林介绍,随着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逐渐完善,重点区域森林防火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森林防火工作实现火灾防控现代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森林防火信息化,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和人民财产造成的危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