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日电 (罗晶 张嵘)记者2日从德阳市公安局获悉,公安部监管局领导调研指导德阳公安监管工作时,对德阳市看守所工作和民辅警良好的精神风貌给予充分肯定,希望德阳监管注重提炼、总结,努力打造德阳监管品牌。
据了解,2015年底,德阳市看守所新址正式启用。5年来,该看守所坚持将“小事做细、细事做精”,规范管理、人性化管理,监管工作取得新突破。
德阳市看守所一天的工作是从上午9点的交接班开始的。“昨晚有12名人员新入所。”各监区汇报完前一天24小时的工作情况后,看守所所长要求,管教民警立即对新入所人员进行跟踪谈话,进行监规监纪教育。
针对新入所在押人员的七日跟踪谈话中,民警都会对他们进行角色教育,即“我是谁?这儿是什么地方?我为什么会在这儿?”这是角色教育中每一个新入所在押人员都必须正视和回答的三个问题。回答这三个问题的反思、自省过程,让新入所的在押人员迈出了从“高墙外”到“高墙内”的角色转变,是适应群体生活,适应监所环境的第一步。
角色教育的第二步是立规矩明言行。“在七日跟踪谈话时,我们的管教民警都会通过‘我来这儿干什么’这个问题,让新入所人员确定其身份,让他们逐渐建立起服从指挥,按管理制度说话、做事的意识。”德阳市看守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将队列训练、内务训练、节目排练等纳入每天“课程表”,从而实现内务“方块化”、人员行进“队形化”、出入中门“集体化”,站姿坐姿“军姿化”,让在押人员明白学有制度,行有标准,讲方圆讲规矩。一日的生活制度,使在押人员自觉做到统一起床、统一开饭、统一学习、统一娱乐、统一就寝等“五个”规定动作,确保监室秩序井然。
这一系列举措,使在押人员实现了从“个体”向“群体”、从“独立独行”向“听从指挥”的转变。
39岁的王某某与丈夫一起,因制贩毒被逮捕。王某某患有严重的尿毒症,由此也产生了公安、法院“奈何不了”她的侥幸心理,于是将所有事情都揽到自己身上,企图为丈夫开脱。她时而交待,时而翻供,使案件的侦办、审理一度陷入僵局。
被羁押入所后,管教民警一面耐心的对她进行法制教育,一面从生理、生活上关心照顾她,每周至少3次陪着她去医院作透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某某最终主动配合办案单位,交待了案件真实情况。
涉嫌诈骗的在押人员朱某收到了10岁孩子寄来的一封信,信上说“妈妈,我想好好学习,可是回家后要照顾生病的奶奶,还要做家务,我真的很累。妈妈你快回来吧,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好人。”管教民警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在监区开展“给孩子回一封信”的活动。“我亲爱的孩子,别和妈妈一样,妈妈走错了道路,变成迷途的羔羊,你是妈妈的全部,是我重生的力量。”在押人员通过写信向孩子传递了积极改过的心声。
管教民警抓住女性在押人员存在感情细腻、敏感多疑、精神脆弱、家庭观念重等心理特点,利用文明监室评比、文娱节目排练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谈话、集体教育等各种主题教育活动,触摸在押人员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唤醒她们的良知和对未来的希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