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宜宾叙州:让特长党员发挥致富导师特长
2021年08月11日 14:0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1日电 (吴平华 单毅夫 )据悉,在实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中,宜宾市叙州区柏溪街道少峨村成立“特长党员党支部”,集聚、发展特长技能党员,有效解决了全村“发展产业弱、致富门路无”的问题。

破解无序难题 接力前沿党员集结

杨通海培训茵红李修枝技术。单毅夫 摄
杨通海培训茵红李修枝技术。单毅夫 摄

  村建制调整改革后,少峨村作为两江全域旅游示范片的核心区,确立了“一廊三园”的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但在实际发展层面,往往是群众有发展产业意愿却找不到领路人,党员有心帮扶群众却碍于没有培训机制,产业发展制肘重重。

  针对现状,该村探索“支部引领,接力共建”特长党员管理模式。以特色水果种植能手、特长党员杨通海为代表,建立以特长技能培训为目标的“通海接力站”,村党总支在“通海接力站”成立全村“特长党员党支部”,为特长党员充分发挥能动性搭建了平台。

  “村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98名,预备党员2名,我们以‘通海接力站’为载体,将周边示范产业中有一技之长的党员纳入特长党员党支部统一管理,动员有致富条件和愿望的普通党员、群众加入接力站,为特长党员作用发挥搭建平台。”少峨村党总支书记鲜泽元如是说。

  平台搭建起的同时,少峨村还建立起《“通海接力站”管理制度》,规范接力帮扶举措,充分调动特长党员热情,鼓励更多普通党员与群众共同参与促发展。组织特长党员按照“一师一帮带”“一月一培训”“一季一主题”的模式,为其他党员和群众传授技能。

  目前,“通海接力站”现已有成员44人,其中特长党员19名,普通党员12名,群众13名。

 破解教学难题 系统分类因材施教

任国文培训肉兔繁殖讲解。单毅夫 摄
任国文培训肉兔繁殖讲解。单毅夫 摄

  平台搭建起来了,该如何最大化发挥特长党员传帮带的作用?需要针对群众意愿进行分类施教。

  充分收集群众发展意愿基础上,少峨村特长党员党支部按需设岗分任务,以“一廊一心三园五基地”乡村振兴产业布局为依托,对照产业发展需要,群众致富需求,设立“水果基地示范岗”、“电商营销示范岗”、“手工技艺示范岗”、“财务管理示范岗”等岗位。

  特长党员按照自身技能类型“对号入座”,编入相应的职能岗位,领取相应帮带职责,承担对应培训任务。

  “还对参加帮带的特长党员实行‘一季一考’‘一年一评’,采取‘群内签到+培训参与+满意测评’积分考核制,根据特长党员日常活跃度、培训参与度、群众满意度等指标,评选特长党员季度‘接力之星’,年度‘接力之星’,并作为党员年度民主评议重要参考。”特长党员党支部委员杨通海介绍道。

  目前,特长党员党支部已组织集训10余次,参与人员150余人次。

 破解致富难题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要当好村民致富的导师,必须要自身先发展起来,才能让村民看到发展前景的“真金白银”。

  在特长党员党支部建立初期,少峨村充分特长党员“头雁”效应,把特长党员发展为带富能手,支持鼓励特长党员领办发展项目,创建特色产业、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村党组织积极协助特长党员争取发展资金,领办公共服务项目,参与村级项目建设,用特长技能带动村级产业发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在谈到特长党员领办企业工作中,鲜泽元也指出,支部正在利用这个契机来不断发展、充实特长党员,具体为由一名特长党员联系帮带2名普通党员,根据文化素养、从业经历、爱好特点,结合普通党员自身产业,采取点对点技能传授,提升普通党员专业技能。

  “最后我们还把致富能手发展为党员,通过采取‘指尖课堂’网上学,‘站上培训’集中学,‘现场教学’田间学,‘送学上门’家中学等模式,把特长技能和党的思想传给接力站成员,教给广大村民。鼓励技能进步快,掌握一技之长的群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鲜泽元说道。

  据了解,目前少峨村特长党员先后创办刘家山水果基地、恒丰农场、梦之园等7个示范产业,已有13户群众通过在示范产业基地务工解决了就业问题,每户每年可增加收入2万多元。全村村民人均收入从过去的1.6万元,增长到现在2.7万元。同时,特长党员支部还将4名普通党员发展成为特长党员,一批群众中的“田专家”“土秀才”正积极加入党组织,壮大党员队伍的技能力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