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壤塘:壤巴拉藏绣绣出美好小康生活
2021年08月11日 10:5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1日电 (尼玛初)近日,格登特与同伴们正在四川壤塘壤巴拉文化传习创业园藏绣传习所中专心致志地绣藏绣,细如牛毛的丝线随着针在绣布上翻飞,不一会儿一幅栩栩如生的绣品便跃然于眼前。

学员绣藏绣。
学员绣藏绣。

  壤塘县地处阿坝州西部,享有“悬天净土·壤巴拉”之美誉。近年来,壤塘县因地制宜,提出了“文化强县”的目标,以梵音古乐、唐卡、藏戏、石刻等最具壤塘特色的非遗文化为核心,以非遗传习所、文化产业园为载体,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壤塘产业、经济发展的最大“富矿”,使一个个农牧民子女通过学习古老技艺变成了非遗传承人,端上了“金饭碗”。

学员绣藏绣。
学员绣藏绣。

  格登特就是壤塘县“文化优先”发展战略的受益人之一,他出生与壤塘县尕多乡刑木达村一个多子女的牧民家庭。2010年壤塘县立足“非遗”优势建起唐卡传习所,吸纳周边农牧民群众的子女前往当学员,为有艺术梦想的年轻人搭起了圆梦的舞台,这也让格登特走出了一条别样的人生。

  “我2013年就进入壤巴拉觉囊唐卡传习所学习唐卡和文化课。”格登特说,2016年,他又开始学习藏绣。如今,学有所成的学员们不再满足与藏绣的靓丽形态,开始追求壤巴拉藏式刺绣的厚重感,欲把最原始的技艺全面复原,为此传习所选择用花草、矿物为丝线染色,从采摘到染色,学员们全程亲力亲为,直至每一件绣品出炉。

  “这样一个小幅的作品能卖出7000余元。”格登特介绍道。如今,壤巴拉藏绣受到了不少卖家的喜爱,让学员们能在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的同时赚取可观的收入,“我去年一年就挣了4万余元。”23岁的格登特凭借着藏绣技艺成为家中主要的经济支撑。

  据了解,壤塘县已创建非遗习所47个,在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建立18个传习基地,3000余名农牧民从事非遗生产性保护。随着壤塘县文化大县的地位愈发稳固,该县提出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路,以唐卡为先例,与动漫、影视、瓷器、陶艺等进行融合,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