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达州宣汉德文堂百年建筑散发时代新韵
2021年08月23日 13:1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3日电 (漆楚良 张浪)23日,记者走进达州市宣汉县君塘镇湾桥村,只见群山环绕,盘踞一座散发时代新韵的老建筑,镇守一方水土安宁,点缀着如墨山水,勾勒出一幅唯美诗意的乡村画卷。

德文堂内景。
德文堂内景。

  那座“镇村之宝”的老建筑是具有几百年历史的王氏宗祠——德文堂:一座过去破烂不堪的闲置老建筑,通过现在修缮焕然一新,与村庄发展规划融为一体,注入文化内涵,和村里的古树、古桥、古道完美交融,散发新时代的文化气息,让农村文化焕发新活力。

  “历经几百年风雨洗礼,德文堂的天盖、房梁、墙壁、立柱等破损比较严重,但是我村唯一一座保存比较不错的老建筑。”君塘镇党委副书记许仁豪说。

湾桥村全景。
湾桥村全景。

  这座老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800多平方米,面宽11间,砖木结构,歇山式,观音兜,小青瓦屋面。德文堂由前面是贞洁牌坊、主建筑德文堂、内部的东西厢房以及后埭四部分组成。

  被杂草包围且破烂不堪的德文堂,该村遵循文物建筑“修旧如旧”的原则,通过多方筹资,从2019年10月开始,对其进行19个月的维修,还在大门前配套建设了一个文化广场,于2021年5月底竣工,焕然一新,成为一个饱含历史古韵的“原生态景区”,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参观。

  在施工中,以现状测绘为依据,恢复建筑原有的整体风貌。“我们尽量利用建筑的原有材料,必须换新的部分也采用相似的材料及构造做法,对影响结构安全的在不影响外貌的前提下进行加固和调换。”湾桥村支部书记符纯祥说,“我们保留原汁原味的修缮,所以现在看到的是焕然一新的老建筑,散发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

  “在保护修缮老建筑的前提下,我村进行综合开发利用,让德文堂散发时代的新韵。”村支书符纯祥说,“德文堂已被改造成乡村会客厅,设置‘记忆中湾桥’‘奋进中湾桥’‘展望中湾桥’三个板块,展示我村的文化、历史和未来,传承祖先遗留下来的品德、道德和美德,让农村文化焕发新活力。”

  “傍晚时分,女主人站在灶台前,正在准备晚餐;劳作归来的男主人坐在火坑旁、点上一支土烟,一天的疲惫完全抛之脑后,留下的是乡愁中最深刻的记忆和那个时代的苦涩味道。”从正大门走进,右边展现一户普通农户的家庭生活场景,深刻描绘了记忆中湾桥,唤醒乡村“沉睡的风景”。

  站在德文堂观望,正对面映入眼帘的是湾桥学坊、农民夜校和议事大厅,村里每周都在这里举行议事活动,成为村里的政治中心和文化高地,勾画了奋进中湾桥的宏伟蓝图。“湾桥人民始终坚持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奋勇前进!”

  来到左边,只见墙壁上规划了展望中湾桥的乡村治理: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突出德治、法治、自治、贤治为主要内容的“一核四治”工作模式,促进湾桥村蜕变,旧貌换新颜。“德”治兴文化。着力“弘家训、重传承、兴人文”,以德润心,以德化人,立根树魂、正本清源,实现良好民风;“法”治构良序。建立“五步议事”运行机制,将集体资产管理处置、公益事业建设、土地征用、重大资金支出、救灾救济发放等10余项村级重大事项,纳入决策程序,补齐民生决策的法制短板;“自”治淳民风。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基层民主协商,建立“两约四会”,突出群众的事情自己定、自己办、自己管;“贤”治促发展。实施归雁工程,搭建“贤人”“能人”返乡创业平台,将人才资源转变为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