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四川:“财务机器人”上岗 破解物资供应商跑单难签单贵
2021年08月24日 16:3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4日电 (陈彬)“以前办理验收单得跑很多地方,特别费时特别累,还特别花钱,自从有了手机APP以后,一键完成电子化签章,完成验收单办理,特别方便!”近日,西安西电高压开关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四川供应商服务大厅发出由衷感叹。

  2019年以来,随着四川全省物资合同集中结算工作范围不断扩大,物资结算单据办理需前往多地、多部门,出现供应商跑单难、签单贵、耗时久等问题。

移动端物资结算单据电子签章,实现“零”跑腿办理结算单据。
移动端物资结算单据电子签章,实现“零”跑腿办理结算单据。

  四川省国资委透露,当年8月,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物资分公司(以下简称“物质公司”)组织开展了基于移动端电子签章及智能结算系统研发;2020年5月,开展首批8家试点单位上线试运行,解决了授权管理、跨部门协同、功能优化、数字证书采购等实际问题。

  今年4月,在四川省推进结构化单据移动签章、财务机器人发票收取、资金计划自动发起全面应用,供应商单据办理及大厅合同结算效率显著提升,实现了合同结算业务全程数字化、智能化办理。

  实现“零”跑腿办理结算单据

加快数字化转型,破解物质供应商跑单难、签单贵。
加快数字化转型,破解物质供应商跑单难、签单贵。

  据介绍,物资公司开发移动端物资结算单据电子签章功能,创新实现了国网物资系统首个具备法律效力的结构化单据移动签章办理,即供应商、内部用户可应用“川电e物资APP”录入物资现场验收、投运、质保信息,实施相关单据电子签章。电子签章过程使用国家级权威安全认证机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颁发的加密数字证书,有效规避文件人为篡改的可能性,确保结算电子单据的法律效力。

  电子化的结算单据在“川电e物资APP”流转,打破以往线下物理签章与实际现场交接时间不一致的困境,做到货物随到、随验、随签,解决了结算纸质单据验收签章存在流转慢、不规范、不同步问题。

  同时,结构化的结算电子单据无需进行人工验审,使得单据验审通过率达到100%。避免了由于单据办理不规范造成的结算退单,甚至审计风险,助力企业经营质效和服务质量“双提升”,为后期物资合同结算的及时性、准确性奠定基础。

  “区别于其他省电力公司电脑端电子签章,四川公司推行的移动端应用可与验收同步签章,更加便捷、高效,使用体验非常好!”四川某开关公司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四川31家地市公司都已完成了电子印章申请,已累计签订电子签章结算单据上万份,极大节约了供应商跑单成本,优化营商环境。

  实现“零”误差发票验收

  “财务机器人上线以前,供应商每次排队递交发票我们都需要反复核验合同、入库单、到货验收单上的信息与发票是否一致,人工审核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不可避免会出现纰漏。自财务机器人上线以后,我们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四川供应商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感叹说。

  据了解,物资公司以结构化、电子化结算单据为基础,开发的“财务机器人”可自动完成发票、到货验收单、入库单匹配及审核校验,不仅效率提高了十倍以上,还保证了单据的有效性、正确性,真正做到了方便又快捷。

  该公司充分利用“财务机器人”建设成果,当天供应商递交的发票最晚在第二个工作日即完成处理,真正实现“人下班机器上班”,相关处理人员也优化精简60%,为减轻基层员工负担、提升工作质效发挥了积极作用,保障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各地市公司季度、年度投资计划按期完成。

  实现“零”延迟资金支付

  据物资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供应商自助交票完成后,进入资金支付环节,系统后台将自动完成资金计划创建、支付制证等操作。“财务机器人”上线前,供应商将发票提交到供应商服务大厅后,通知地市单位发起资金计划,信息协同和业务流转需要持续较长时间,从供应商提交发票到发票入账,供应商服务大厅及财务部门21个人6个工作日加班加点才能完成单据处理。

  “由于信息传递存在延迟,资金计划不能及时提报,导致资金支付周期长,是供应商反馈最多的业务痛点;优化资金计划提报流程,由原各地市公司手动创建资金计划,到由机器人批量自动创建后推送至各地市公司确认,资金计划提报时长从过去平均8个工作日缩短为1天,极大缩短了资金支付周期!“该负责人透露。

  据悉,物资公司抓住数字转型升级契机,积极打通智慧供应链移动应用与“财务机器人”系统集成,搭建了“电e付”物资采购合同智能结算管理体系,彻底改善物资合同结算体验差、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实现了物资合同签约结算“零”跑办,供应商“零差旅”、业务介质“零耗纸”、信息传递“零差错”,推动管理质效显著提升。

  下一步,该公司将进一步拓展川电e物资系统模块,开发增值高级查询功能以及探索服务类供应商结算模式;利用大数据优势、智慧供应链建设阶段性成果,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为提高四川公司物资供应链运营水平贡献智慧力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