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5日电 (吴平华 朱国强 黄仁志)“吴主任,今年我家玉米、谷子是大获丰收哦,还多亏了供销社的肥料和技术指导哦。”24日,铺满院坝的金灿灿稻谷在太阳照射下熠熠生辉,安岳县永清镇流湖村村民蒋能科,正热情地招呼永清中心供销合作社主任吴先东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我们要谢谢你对供销社的信任和支持哦,十多年来一直用我们的肥料,看见你们丰收我们才更有干劲。”身材不高,皮肤黝黑的吴先东,开心地回答捧着稻谷笑开颜的蒋能科。吴先东自1987年在永清供销社参加工作以来,长期扎根于基层供销社工作,不忘为农服务初心,牢记供销合作事业发展使命,传承发扬供销合作社的“扁担”精神、“背篓”精神,2020年获得全国“红背篓”精神传承奖,四川省供销社系统仅有2人获得此项殊荣。

不忘初心 扎根基层为农服务
1987年参加工作进入供销社的吴先东,经历过供销社的辉煌岁月,也经历过改制过程中的坎坷曲折,但不管面对什么情况,“为农服务”一直是他未曾改变的初心。
2005年,安岳县化肥联运公司业务划转到各个乡镇供销社,农业生产化肥由之前的县上统一销售管理到各个乡镇供销社各自经营管理,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化肥市场,吴先东没有畏惧,他带头走村入户,为群众讲解化肥的功效和用法,以及如何辨别化肥的好坏。
“当时有村民听说我是供销社的,还以为我是骗子,因为他以为供销社已经撤销不存在了。”谈及那一段时期的经历,吴先东充满了感慨。为了获得群众的信任,吴先东先是向群众解释供销社改制的政策情况,然后又将自己的职务和工作地点告诉群众,让群众赶集时顺道来了解一下供销社还在不在,看看他是不是骗子。
就这样,吴先东带领永清供销社的同事们一道,以对群众坦诚相待的真心和优惠实在保质保量的化肥供应,终于获得了永清镇群众的认可,成功打开了永清镇的化肥市场。
市场打开了,如何巩固市场,为老百姓的农业生产更好地服务成了吴先东不断思考的问题。2008年,随着化肥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商贩和外地厂家开始到永清镇销售化肥,化肥的价格和质量也变得参差不齐,甚至有外地小作坊生产的不合格化肥流向市场。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考虑到合格化肥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吴先东再次踏上了头顶烈日而行,脚踩月光而归的漫漫宣传路。“摩托车是最便利的交通工具,当时主要还是靠走路。”连续几个月的走访入户宣传,吴先东都不知道在田坎上摔过多少次,他和同事的脚步走遍了永清镇周边7个乡镇共计一百多个村。
走访宣传是第一步,让群众看到供销社售卖化肥的优惠与质量保证更重要。为了让百姓买到质量合格且价格优惠的化肥,吴先东顶着巨大的压力,将化肥价格调整到平均每吨化肥低于市场价格200元的价格进行销售。“供销社进行体制改革后本来就面临许多压力,但他为了让老百姓买到合格的化肥,不影响农作物收成,顶着各方面压力将化肥价格调整到了最低。”和吴先东共事三十多年的黄开刚,现在想起吴先东当时力排众议的场景都依然佩服。
十几年来,永清镇供销社一直保持着平均每吨化肥低于市场价格200元进行销售。特别是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化肥市场价格再次出现涨幅,但在吴先东的坚持下,永清镇供销社的价格依然没有涨价。近五年来,永清镇供销社化肥销售让利农户达到两百万元以上。
“现在外地化肥经销商都知道永清镇周边的化肥市场是铁板一块,我们大家都愿意在永清镇供销社购买化肥,因为他们不仅便宜,还有质量保证,是真正维护了我们农民利益的。”永清镇鸣阳村柠檬种植业主安厚光在永清镇供销社购买了十余年的化肥,平均每年化肥购买量近二十吨,从未发现过一次质量问题。

牢记使命 一心为民解决难题
随着时代的脚步,永清场镇的规模和居民数量逐年增加,自来水的供应问题逐渐凸显,作为自来水厂的负责企业,永清镇供销社也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压力。
“最开始我们自来水厂设计供应量只能满足一千户左右的用水需求,到了2010年,永清场镇已经有两千余户居民了。”作为供销社负责人的吴先东早已意识到了问题的严峻性,2008年,他就已经向上级相关部门申请资金对自来水厂进行提质升级。2010年,在永清镇党委政府和安岳县供销联社的支持下,成功争取到农村安全饮水项目资金250万元。
考虑到场镇发展和周边乡村的自来水安装需求,吴先东又组织召开会议,与供销社职工们一起商量,最终决定将近年来的收益,共计240余万元投入自来水厂改造扩建项目。现在,永清镇自来水厂已经实现了场镇居民全覆盖供水,并为周边五个村的农户安装了自来水供水管网,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了自来水带来的便捷生活。
“以前自来水都是场镇才有,我们村上想都不敢想能用上自来水,多亏了吴主任他们不仅扩建了自来水厂,还为我们场镇周边的村安装了自来水,让我们也过上了可以用自来水的日子。”谈及自来水带来的便利,古房村村民刘光举脸上挂满了笑容。
不仅是提供更好的自来水服务,为了能提高农户农作物收成,吴先东在开展传统为农服务的同时,还积极与化肥生产企业、当地农技部门对接,针对永清镇及周边乡镇的土地特性,协调生产适合当地土壤的化肥,及探索适合当地土壤的种植管理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质效。
近年来,吴先东协调相关部门对农资经营人员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开展实用技术培训40多次,2000余人受益。因为吴先东的努力,当地百姓用上了更合适更优质的化肥,化肥量减,但依靠更先进的农作物管理技术,增加了农作物产量,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为推进供销系统深入民心作出了贡献。
“‘背篓’精神、‘扁担’精神是供销合作社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时代精神,作为一名供销社人,我不但要把这个‘红背篓’背好,还要让‘红背篓’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虽然头顶的白发已经多过黑发,但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吴先东依旧充满干劲。
三十余年来,吴先东将自己的青春留在了永清镇,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贡献给了永清镇的供销事业发展,他只为更好地服务永清镇的居民,守护好永清镇农业生产的广袤土地,为劳作在田间地头的群众脱贫奔康、致富增收保驾护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