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8日电 (刘忠俊 饶斌)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管理分局28日透露,眉山市大熊猫国家公园将依托独特动植物资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探索人与自然互动,形成具有眉山特色的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新路径。

“大熊猫博物馆主体已完工,预计10月开始布展。”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管理分局建设管理部工作人员一边整理专家评审档案,一边向前来咨询的访客介绍。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自然教育重要平台,大熊猫博物馆正紧锣密鼓向前推进。

“一定要把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抓起来,满足广大市民对生态环境和绿色互动需求。”对此洪雅县向上争取资金2400万元,地方配套600万元,选址金花桥社区建设大熊猫博物馆,设立科普陈列厅、熊猫文创产品商店、多功能汇报厅、自然活动室等体验区,配套管理服务设施。不久将来,大熊猫博物馆将是开展自然教育和科普活动的重要窗口。

瓦屋山景区先后投资近18亿元,建成了生态景观道路、游客服务中心、古佛坪索道、金花桥索道、智慧监测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基础设施是自然教育载体,筑巢才能引得凤凰来。”瓦屋山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开伟称,2019年瓦屋山景区整体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一般控制区,纳入国家公园统一管理。

亚洲第一大桌山是瓦屋山最大亮点,山顶舒适平缓,四周皆是悬崖峭壁,造就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丰富的动植物多样性。“大熊猫国家公园未来可期,我们皆是筑梦人。”不仅如此,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还规划了森林康养等8条特色自然教育解说径,开拓了燕子岩茶马古道、复兴严道古城等18条体验步行道,打造金花桥露营地、玉屏山森林康养研学学校和稻香湾欢乐园等多个自然教育载体,形成了立体化、系统化的自然教育布局。
刚刚获批四川省中小学生实践基地,瓦屋山景区来自全国各中小学校的学生就络绎不绝。近两年先后荣获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体验小区和地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这样沉浸在自然中的体验活动正形成一种潮流,大熊猫国家公园与访客亲密互动,春风化雨之间,保护意识正慢慢渗入每个人的心。”四川大学资深自然教育导师周瑾谈到生态体验时称。

来自“根泽自然”的CC老师,一大早就到杜鹃林中转悠,沉醉于瓦屋山间的雨露与迷雾之中。“古佛坪是今天活动的主战场,我提前来踩个点,熟悉山林里的花花草草。”CC老师手中提着破冰游戏的种子宝宝们,计划着一天的行程。
“以前自然教育课件显得零碎,不成体系。”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管理分局请来行业专家,围绕“四川1号桩”这张专属名片,提取自然、智慧、快乐、体验、收获等关键词,打造“1+3+6”自然课程体系,即锁定“瓦屋四季”1个主题,塑造“生命、生态、生存”3个维度,区分“童年梦、美育家、生态行、科考汇、小卫士、生存营”6大板块,升级N项子课程。
来自成都武侯区的周彤彤小朋友参加了“爱必立”在瓦屋山组织的“邂逅一棵树”森林之旅。“孩子整天窝在家里看动画片,痴迷打游戏。”提到彤彤教育,妈妈很无奈。彤彤在森林之旅中认识了瓦屋山、雅女湖、杜鹃花,亲眼看见了在林中穿梭的小熊猫,还与活蹦乱跳的小松鼠有了亲密接触。“1+3+6”自然课程体系对于提升孩子自然能力、激发认知兴趣有立竿见影效果。“在这样的场景下,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喜悦弥漫心间,自然转化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行动自觉,一代一代传承着生态文明之光,我们的生存环境就会越来越好。”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管理分局副局长杨云伟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