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大竹白茶亮相西博会
2021年09月17日 14:2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7日电 (竹轩 张浪)17日上午,由达州市大竹县农业农村局主办、四川蜀村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承办的大竹县白茶推介会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5号展馆举行。作为本届西博会重要的配套活动,此次推介会通过现场品鉴与演讲的形式,向与会嘉宾推介大竹白茶。

大竹县白茶推介会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5号展馆举行。主办方供图
大竹县白茶推介会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5号展馆举行。主办方供图

  琴音渺渺,茶香袅袅。在宛转悠扬的古琴声中,大竹白茶的清香浮动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5号馆,令与会嘉宾纷纷驻足,听一听琴声,品一品香茗。这是大竹县茶品推介会的现场,茶香与琴音交织。

  “大竹白茶外形挺直秀丽、鹅黄隐翠、白毫显露,茶汤嫩绿明亮,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爽甘醇生津。”活动现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王云从外形开始介绍,娓娓道出大竹白茶的特色。据了解,相比安吉白茶,大竹白茶上市更早、品质更优、价格更高,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来自成都的王女士,是白茶爱好者,在接触大竹白茶后,慢慢变成了大竹白茶的“铁粉”。“只要大竹白茶一上市,我就会买很多,给亲戚朋友送一些,自己也收藏一些。”

  大竹县位于四川省东部,属盆周平行岭谷区,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湿、土壤肥沃、植被丰富、生态良好,非常适合茶树生长。2009年,大竹县开始引进白茶。此后按照“四带三供”模式,出台《关于加快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设立500万元白茶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白茶的全产业链培育,快速发展白茶产业。如今,白茶产业已成为大竹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增速转型的绿色引擎。

  一直以来,大竹县借助独特自然资源条件,大力实施“科技兴茶、品牌立茶、文化强茶”战略,做好白茶产业“外延扩张”与“内涵提升”两篇文章,大力推进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目前,全县种植白茶面积6万亩,其中盛产茶园3万亩,涉茶乡镇13个,年产鲜叶1750吨,折成干茶约350吨,产值约8.4亿元。已注册巴蜀玉叶、国礼等15个商标,201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巴蜀玉叶”牌白茶为“四川名牌”称号。

  大竹县委农办主任、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王小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竹白茶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下一步,我们将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不断做大做强白茶产业。一是完善种植、加工、出售等一系列标准,健全质量追溯系统,确保大竹白茶品质有据可依,有证可查。二是出台《大竹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管理办法》,推行母子商标,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品牌宣传,擦亮‘大竹白茶’金字招牌。三是抓住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经济带这一契机,扩大大竹白茶种植面积,开发市场潜力,健全线上线下销售体系。四是建设欧盟标准茶园,使大竹白茶列入中欧互认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目录,让大竹白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未来五年,大竹县委、县政府将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建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为历史契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大竹白茶产业川渝合作高效特色农业带,做大做响“大竹白茶”区域公共品牌,着力打造四川省大竹白茶现代农业园区,力争全县新发展白茶10万亩,总面积达16万亩,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配套产业收入10亿元。(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