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9日电(罗卫东 李洪)四台钻机同台竞技,场面壮观,气势恢宏!彭州6平台施工以来,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工程公司以“探索特色‘井工厂’管理新模式,建成集团公司‘井工厂’样板工程”为奋斗目标,全体干部员工恪尽职守,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行。
连日来,该平台通过抓牢“作业现场标准化,基层管理标准化,岗位操作标准化”建设,有力促进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以良好的安全工作实现钻井提速提效。截至目前,平台钻井进尺1.81万米,创新彭州海相区块技术指标13项。

作业现场标准化
秋日的彭州市葛仙山镇,天高云淡。彭州6平台四个高高的钻塔巍峨矗立,红白相间的井架赫然醒目,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好一幅美丽画卷。
“打造工程铁军,铸就百年企业。”在彭州6平台大门处左侧,映入眼帘的是公司企业愿景,催人奋进。右边的3根旗杆上,国旗、中国石化旗和印有“彭州6平台联合项目组”字样的彩旗迎风招展。
摆放整整齐齐,错落有致的花草,把大门口装扮成了一个微型的“花园”,赏心悦目。
“整个平台4台钻机施工,采用‘井工厂’模式管理,现场按‘作业区+仓储区+功能及机加工区+联合办公区+生活营区’布局。”彭州6平台项目组常务副组长张涛介绍说。
平台大门处分别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和车辆出入道闸系统,加强人员、车辆出入门禁管理,实现人车分流,方便工作人员、车辆安全、快速到达各位置,避免在现场形成交叉。
据介绍,该平台加强现场信息化建设,设置监控中心,集中显示视频监控、录井曲线数据、H2S气体状态监测等相关视频、数据,便于决策人员统一调度指挥。
在钻机轰鸣的施工现场,钻具在顶驱装置的带动下飞速旋转。井场地面平整,钻具摆放规范,相同设备色彩统一,各类安全标识一目了然;钻台、后车、机房,一条条绿色通道格外醒目……成为井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平台管理标准化
据了解,该平台牢固树立“事事有标准,人人讲标准、处处达标准”的标准化管理理念,每项工作职责化,流程规范化,切实把标准化贯穿到现场管理与施工全过程。
平台推行“三位一体”安全监管模式,联合项目组+公司安全专员、异体监督+井队安全管理员,紧盯关键环节,通过巡查、交叉检查等方式,对平台4支井队进行安全管控;统一提速技术方案,抓好平台4口井井眼间防碰。
统一优化各类物资,建立统一网电系统,共用油罐区、共用水罐区、共用机修车间、共用材料房,统一储备钻配、泵配、井控配件、钻井液药剂等物资材料,在满足平台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现场储备物资数量。
统筹钻井液储备和合理利用,在满足平台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将各井队重浆储备罐、钻井液循环罐进行贯通连接,确保储备重浆实现应急情况下的共用共享。
此外,结合平台实际,通过错时开钻,实现各井导管井段施工钻井液的重复利用,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岗位操作标准化
据悉,该平台按照“培训不离岗,课堂在现场”的培训理念,加强现场培训,强化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认真组织学习钻井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和安全案例等。通过学习,引导员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从预防上想办法,在工作中出实招、干实事,把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措施落到实处,让“安全”二字深深扎根员工心中。
与此同时,该公司技能提升站人员通过摸排,对需要帮扶的班组人员,通过“理论+操作”方式,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进行帮助指导,促进队伍人员素质整体提升;开展“提速、创效、安全、运行”四场擂台赛,同台4支井队竞技,你追我赶,加强岗位练兵,盯牢关键节点,抓工期,抢进度,掀起钻井提质创效热潮。
据悉,该公司每月开展安全生产“红”“黄”榜,评选标杆班组和钻井榜样,并把亮点晒出来,供相互学习;通过评比,查找出当月需帮扶的班组和人员,曝光不安全行为,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
另外,该公司还深入开展“师带徒”活动,遴选经验丰富的师傅与新员工签订“师带徒”协议,结合井队生产实际,制定现场和理论教学计划。师傅不定期通过提问的方式和操作考核,确保徒弟理论知识了熟于心,实际操作规范于行,促使尽快成长起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