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30日电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会议产业周(以下简称会议产业周)近日在成都举行。
作为产业会议领域的重量级名片,本届会议产业周旨在促进招展引会、提升行业影响、创造合作机会,推动产业要素加快集聚,进一步促进成都会展经济稳步增长,提升成都“国际会展之都”的知名度。
目前,成都共有重点会展企业600余家,已落户6家国际领先知名会展企业,其中国际展览、国际会议、综合运营全球排名第一的英富曼、迈氏、智奥均在天府新区设立独立法人机构或区域总部;已与全球会展业10强中的7家开展项目合作,落地成都的国际合作驻馆展会项目已有21个;今年1月至8月,成都市共举办重大会展活动528场,展出总面积651.5万平方米,会展业总收入730.9亿元。
后疫情时代,成都还在谋划着“大动作”。会上,成都市博览局对外发布了承载空间、产业政策、重大展览会议活动等合作机会清单65项,其中包括10项会展活动,46个承载空间,7条产业政策,2个解决方案。机会清单覆盖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中意文化交流城市会客厅、天府现代种业园等成都市会展载体建设项目在融资、项目招引、人才引进、运营管理多方面合作需求。
会展业为产业发展带来机会,也要依托优势产业将其做大做强。成都市博览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成都围绕“5+5+1”产业体系举办249场。其中,围绕文旅产业举办112场,围绕生活服务举办35场,围绕电子信息产业举办31场,围绕装备制造产业举办21场,围绕医药健康产业举办20场,围绕现代物流、新经济分别举办8场,其他产业领域展会22场。
据了解,现阶段成都会展业已率先与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加快促进会展、购物、旅游、文化、体育等各产业间联动发展;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发展,推动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化重大展会招引;指导成都市产业功能区策划培育主导产业会展活动,形成“一产一会(展),一区一品牌”的发展格局。
“来成都办展办会,是对成都的喜爱与信任,我们也在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带给大家更好的体验。”成都市博览局相关负责人直言,未来将积极打造出具有影响力的“成都会展服务”品牌,深度推进从“给优惠”到“给机会”“给服务”“给平台”转变,实现城市产业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金融链、孵化链深度融合,打造“四向开放”的会展经济产业生态体系,让成都成为国际采购、投资贸易、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广会宾客的舞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