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2日电 (刘刚 雨宣)为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对渔政执法工作的新要求,今年以来,雅安市雨城区加强了渔政执法队伍与装备建设,农业农村部门围绕渔政执法队伍“六有”标准,不断提高渔政执法装备水平,切实提升执法效能,积极采取多种举措,保障长江禁捕工作落实落地。
厘清执法职责 解决“谁来干”的问题

随着长江“十年禁渔”决策的全面实施,雨城区出重拳、下猛药、治源头,着力加强渔政执法能力建设。目前,建立了“三网”联动工作机制,由农业农村、公安、综合执法、市场监管、交通、水务、各镇(街道)等构建“部门联动网”,通过开展清竿行动、清网行动、清船行动和“电、毒、炸、网”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由“河长”制人员和渔政巡护员组建“协管巡查网”,在依托“河长”制工作力量的基础上,招聘了渔政协助巡护员22人参与禁捕协助巡护和政策宣传;发挥群众力量组建“举报防护网”,及时发现报送非法捕捞行为线索,织密禁渔防护网络。截至目前,全区集中巡查70余次,巡查河段3600余公里,劝退非法游钓者600余人次,收缴非法捕鱼网具10余副,清理销毁“三无船舶”1艘。
落实经费保障 解决“钱哪来”的问题
根据《渔政执法装备配备指导标准》,雨城区紧扣财政保障主线,统筹用好各级财政资金,为禁渔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撑。今年以来,已统筹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69.7万元,并配套区级财政资金30万元,用于渔政执法装备建设及维护。目前,新购置无人机1台、执法记录仪8部和雨衣、雨靴、高光手电、反光背心等若干。

强化装备管理 解决“怎么干”的问题
结合全区“一江六河”天然水域实际情况,配置与执法人员力量相匹配、与水上执法特点相适宜的执法装备。加强“技防”能力,配置无人机、农业综合执法箱、望远镜、执法记录仪、扬声器等执法装备,进一步增强了取证能力,提升了执法效率,震慑作用非常明显;提升“智防”监管,投入资金240万元,打造渔政在线监控系统,安装热成像摄像头24个,实现重点水域监控“全覆盖”和监管“全天候”;强化使用管理,建立执法装备台账,指定专人负责日常使用记录、保养、校验和日常维修,强化相关人员业务培训,规范使用执法装备,确保水上执法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