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2021成都双年展学术交流会在蓉举行 共话艺术创新与城市创新
2021年12月21日 20:1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21日电 (杜成)21日上午,作为2021成都双年展的重磅活动之一,“艺术创新与城市创新”——2021成都双年展学术交流会”在成都市天府美术馆举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2021成都双年展总策展人范迪安,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成都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吕澎等近30名来自全国的艺术家共聚一堂,共话“艺术创新与城市创新”。

学术交流会现场。杜成 摄
学术交流会现场。杜成 摄

  艺术史家、艺术评论家、成都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吕澎在会上表示,由于考虑到2021成都双年展8个版块的策展人所设置的问题方向与范围具有特殊性,因此邀请8大版块的策展人分别就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进行演讲,希望能够给观众与同行更为丰富的视野,来思考今天的艺术问题以及艺术的未来,并对当下艺术的创作和语境,尤其是对于城市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启发建设性思考。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2021成都双年展总策展人范迪安做主旨演讲。杜成 摄 作者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2021成都双年展总策展人范迪安做主旨演讲。杜成 摄 

  成都市委常委、成都市委宣传部部长田蓉介绍说,2021成都双年展以文化艺术为纽带,以展览推动更多的艺术元素,展示出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美好愿景,为国内外艺术家搭建了一个高品质的交流平台,架起多元文化沟通的桥梁,提出了美美与共的当代价值。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能够让更多的人领略成都独特的人文和艺术魅力,体会成都的诗意生活,深度体验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

  值得注意的是,2021成都双年展中每个版块题目都有一个“共”字,这既指向了艺术创作实践上的共识,也指向了不同范畴中事物的和生命的共生,通过“共”的形态体现“融”的理念,则是这次展览的最大特点。在展示方式上更是打通了美术馆的内外空间,使艺术品与整座城市彼此交融。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2021成都双年展总策展人范迪安表示,对于城市更新来说,一方面要加强历史⽂化遗产保护,注重⽂明传承与⽂化延续,留住城市的传统营建肌理和⽂化风貌特⾊这份乡愁;另⼀⽅⾯,要让艺术介⼊城市,融⼊城市,⽤美的形式语⾔装点城市景观,构筑城市新貌,使城市的⽂化氛围、⽂化⽓息与时俱进。为此,在2021成都双年展的策划理念上提出"融"这个主题词,旨在展现融不同艺术观念、形态和艺术表现形式之间的交汇、交融,"融"也象征着当代艺术创造与城市文化特色相交辉映产生的生机和繁盛。

  “科技艺术是一种视野,一种看事情的眼光,同样也是一个国家和一座城市创新力的重要指标,以及社会创新的重要抓手。”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表示,科技艺术优先使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来创作艺术,同时它也帮助人们理解科技发展所塑造的崭新的人类生活,以及崭新的人类生活情感,并设法用人文和艺术的手段,消化科技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通过此次学术交流,2021成都双年展各主题版块的策展人阐释策展理念,向公众展示了他们宽广的学术视野与人文关怀,探讨了艺术本体、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城市,以及艺术在全球中的地位、发展和面临的问题,激发人们关于艺术的观点交流和思想碰撞,共同面对后疫情时代艺术创作的新机遇,和在不同时期新的艺术生态条件下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