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5日电 (蒲星宇)2021年3月,全省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在顺庆试点,并被纳入四川省委省政府30件民生实事、10件民政大事。项目实施以来,顺庆区按照“三年试点引领、两年扩面延伸”的思路,对标“全覆盖”要求,建成和正在建设的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4个,村(社区)社会工作室8个,调动区级、乡镇(街道)空间载体配套2000余平方米,投入持证社工14名,联动志愿者352名,通过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入户走访问需求 服务清单解民忧

北城街道社工站是顺庆首批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之一,配置有专职专业社工2名,兼职社工2名,志愿者20余人。
“我们第一件事就是走访。”北城街道社工站负责人屈海燕介绍,为把辖区民政对象“家底”摸清,她们马不停蹄走楼入户,了解情况。
“走访中,我们发现北城街道的高龄空巢老人特别多,缺少陪伴。”在摸排走访的中,社工们发现辖区一名88岁的老人儿女不在身边,自己视力模糊,又刚刚做了手术行动不便。随后,社工站组织志愿者走进老人家中,与老人话家常,还帮助老人打扫卫生。老人激动地握着志愿者的手说:“真是感谢你们了,我的房间好多年没有这么干净过了。”
“社工站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了社会工作服务事项需求调研,收集了群众意见建议。”顺庆区民政局局长尹灏表示,该区整合民政9大类别22项服务内容,对标项目任务书9大类42项任务,制定《顺庆区社会工作服务站服务事项清单》。项目实施以来,针对低收入家庭、留守老人、困境儿童群体入户走访,开展救助济困、老幼关爱服务,有效满足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需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专业培训提素质 发展队伍夯基础

“志愿服务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连日来,北城街道社工站开展了2场志愿者能力提升培训课,传达志愿服务精神和志愿服务理念,提升志愿团队开展志愿服务能力。
培训中,老师首先带领志愿者学习了《志愿服务条例》,老师以理论为基础,结合工作实际、案例分析等,对学员进行了系统培训。在自由交流阶段,学员们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请教,带着问题交流,积极主动地把学习到的理论、方法、技能充分运用到实际案例中。
“顺庆目前建成和正在推进建设的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4个,村(社区)社会工作室8个,调动区级、乡镇(街道)空间载体配套2000余平方米,投入持证社工14名。组建了‘青年志愿队’‘巾帼志愿队’‘商居联盟志愿队’等志愿服务队伍5支,联动志愿者352名。”尹灏介绍,今年,顺庆区将谋划设立区级社会工作服务总站,建立4个社会工作服务站,并依托专家组团队,为全区社工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指导,采取“传帮教”方式对接本土社工机构,宣传社工价值理念、培育本地社工力量,为“十四五”末实现全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全覆盖夯实基础。
多元服务强品牌 体系建设广覆盖
近日,北城街道社工站举行“童心向阳·呵护成长”心理团辅活动,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30余名来自延安路小学的留守儿童在“接力式”自我介绍中,拉近了彼此距离。随后,来自北城社工站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向孩子们依次分发气球,孩子两人为一组,体验面对面吹气球。“大家是不是担心气球会爆掉呢?其实这就是我们产生了害怕的情绪。”通过系列趣味游戏,孩子们正确认识了生活中的各种情绪、体会不同的情绪状态。
“产生不开心的情绪时,大家如何应对呢?”“吃东西!”“睡觉!”“发呆!”……在轻松的活动氛围中,孩子们踊跃发言。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应对消极情绪,工作人员带领大家学习调节情绪的三个步骤,学会掌控情绪,成为管理情绪的“小主人”。
关注留守儿童只是顺庆开展社工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项目实施以来,顺庆4个社工站围绕“一老一小、社会救助、社会事务、绿色殡葬、基层治理”等领域,精心策划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工服务活动;参与乡镇(街道)城市乱象劝导整治72起,开展洪涝灾害受损统计、新冠疫苗接种排查等志愿服务活动10余场。
“社工站建设是为民生事业强基础提质量的重点工程,是为基层民政事业服务的综合性体系,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尹灏表示,“十四五”期间,该区将继续强化体系建设,通过着力打造区级社工总站,谋划芦溪镇、中城街道、舞凤街道等15个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力争在“十四五”末构建起“社工总站+社工站+社工室”的三级社会工作服务全覆盖体系,引入专业社工“面对面”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