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成都文艺界掀起学习贯彻全国文代会作代会精神热潮
2022年01月05日 21:1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5日电 (汤雁)5日,成都市文联组织召开文艺界座谈会,出席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的部分成都代表受邀分享参会和学习体会,市级文艺家协会和区(市)县文联负责人结合基层文联工作实际作交流发言,他们纷纷表示将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等中心工作积极贡献文艺担当。

  参加全国文代会作代会的成都代表们现场分享了出席会议的感受,他们纷纷表示,将立足成都实际,创作出更多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文艺作品。

座谈会现场。 成都市文联供图
座谈会现场。 成都市文联供图

  “我将围绕民族复兴的这一宏大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用优质的舞台艺术作品讲好成都高质量发展的故事。”全国文代会代表、成都市舞蹈家协会文学总监潘乃奇表示,她将潜心创作,沉浸到人民生活中去,用心用情去观察身边生活,挖掘身边故事,做中国故事、四川故事、成都故事的忠实记录者和讲述者。

  文艺工作者如何与党同心同德,如何扎根人民?全国作代会代表、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彭志强认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站在“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的高度,深入人民生活现场,践行“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扎根成都,以全球化的视野创作更多以人为本的文艺作品,书写更多具有成都文化特点的精彩故事。

  全国作代会代表、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国平指出,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时代脉搏中积蓄力量,从创新创造中寻找出路,像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者李冰学习,传承他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学习他一锤一凿、反复打磨的细致功夫,学习他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执著品质,努力写出经得起时间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力作。

  全国作代会代表、成都市作家协会主席熊焱表示: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守人民立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努力书写成都故事,积极展现成都形象。

  作为成都文艺两新组织代表,成都当代影像馆创始人钟维兴参加了全国文代会,他深有体会地认为:党中央对文艺工作高度重视,重视程度是空前的,我们倍受鼓舞。作为两新文艺组织代表,我们将以精品力作讲好中国故事、四川故事和成都故事。

  成都市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郭茵月长期带领文艺工作者服务基层人民群众,深感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她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从个别文艺从业者的“翻车”事件中,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文艺工作者立德先树人的重要性。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守艺术理想,切实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

  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陈荣表示: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与人民共呼吸,要用精品力作讴歌时代、讴歌人民,特别要聚焦我们防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走在时代前沿的科技工作者等人群,他们将以文艺评论为抓手,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

  作为两新文艺组织代表,成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杨丽逐字逐句地反复学习了全国文代会作代会上精神,她认为,文艺工作者不能做市场的奴隶,不能片面追求市场效益,要在文艺行风建设中做好表率。

  座谈会上,来自成华区、青白江区、都江堰市、邛崃市等基层文联相关负责人听取了参加全国文代会作代会的成都代表的发言,他们对未来文艺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成华区文联副主席张卫军、邛崃市文联主席李志等认为,基层文联要增强文艺组织和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扎实做好党中央关于文艺工作最新指示精神的落地落实,切实推动基层文艺事业再上新台阶;努力营造出人才、出精品的文艺环境,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文艺工作的最新部署上来,提高文艺战线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青白江区文联主席李领、都江堰市文联主席严晓霞等纷纷认为,要在学习贯彻全国文代会作代会重要精神的过程中找到方位、找准坐标,进一步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与党同心、与人民同行,紧紧围绕成渝两地双城经济圈、公园城市示范区、世界文化名城、成都大运会等中心工作积极贡献文艺力量。(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