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5日电(吴平华 叶理苇 杨玲洁 )近年来,兴文县大河苗族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农企合作”新模式,稻虾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近日,大河苗族乡落白亮村稻虾种养基地繁育的第二批虾苗和成品虾开始供应上市。大河苗族乡落白亮村稻虾基地负责人曾朝兵正在嘱咐运虾司机:“这箱虾苗有500斤,是共乐李总的,还有500斤中青是送在大坝苗族乡的,你们要赶紧给他们送过去,害怕天气大了容易出问题。”
在落白亮村稻虾种养基地,工人们正在收笼打捞小龙虾,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刚从培育田打捞上来,有的被转投到大田里,培育成商品虾,有的立经过挑选打包发送给各地买家。

大河苗族乡落白亮村稻虾基地负责人曾朝兵说,今年天气回暖的早,繁育池子里已经开始起第二批虾了,现在虾苗价格也好,最高卖到了25元一斤。中虾35,大虾60左右,今天这批虾的均价在45左右,今天他们总共打捞1300斤小龙虾,打捞完成后我们将分类,运送到泸州、重庆和本县的市场上。
据悉,小龙虾比较适应当地气候环境,该基地第一波小龙虾的商品虾已经集中出水销售,第二波新虾虾苗也正在销售中,而成品虾也正在培育当中。据悉,该种养基地实行稻虾共作+稻虾轮作的发展模式,加上批量育苗的成功探索,增强了大家对稻虾产业发展的信心。“我们以前种水稻,每亩年收益只有一千多。现在采用稻虾共作,稻虾轮作的模式,在水稻工作这一季能增加纯收益在2000以上,还有一个月我们这一季度的小龙虾就要结束了,我们养殖了1000亩,根据今天的情况来看,估计有30W斤左右,能够实现收入1000万左右”谈起产业的行情与收入,曾朝兵笑着说。

除了被客户预定,该基地的小龙虾还被送到县上特色水产协会成立的特色水产销售店进行统一销售,从而又解决了部分农户无销售渠道、销售缓慢等问题。
曾朝兵说,从去年开始,他们除订单以外的虾苗和成品虾都送到了兴文县上的特色水产直营店,直营店费帮他们销售,基本上不存在销售难的问题,每次都是一扫而空。
为了壮大产业,提高经济效益,该基地采取公司+专合社+村资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通过打造孵化、种养殖等特色产业综合发展模式,实现自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推动产业融合。
落白亮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郑元满说:“村里的土地流转给了给养殖基地,并用集体经济入股40万,每年分红有3万元左右的,流转了土地村民,每亩地年收入有400元,同时基地还给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50余个,月收入在2500元左右,让村民在家就能就业”
目前,兴文县全县的稻虾养殖基地面积已达2.5万亩,稻虾总产量预计约4000吨,产值2.5亿元。下一步,兴文县将加快打造10万亩稻虾基地,建设西南小龙虾商贸集散中心,健全小龙虾全产业链,实现小龙虾产业高产高质高效益发展。全力打造“兴文早虾、兴文晚虾”等系列品牌,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商标品牌,推动更多兴文优质农产品走出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