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zxjzzsc > 中国新闻网

成都发力智能网联汽车风口
2022年03月04日 09: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曹惠君

获成都第一批道路测试车辆行驶号牌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成都高新区 供图

  中新网成都3月4日电 (单鹏)近日,在成都市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周边的公路上,8辆无人驾驶出租车和4辆无人驾驶公交车正进行开放道路自动驾驶测试。不久前,成都市为这12台测试车辆发放了该市第一批道路测试车辆行驶号牌,此举被视作成都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信号。

  “这批路测的自动驾驶车辆是基于百度自动驾驶平台(apollo)开发的,运用了该平台的最新技术。”百度(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度公司)智能交通四川业务部副总经理杜雨接受采访时介绍称,此次路测是成都5G智慧城智能驾驶项目的重要一环,未来还将面向市民提供无人公交和无人出租在内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去年12月,成都等10个城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确定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二批试点城市;2022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龙泉汽车城等转型发展,建设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制造基地,建成中德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争创国家车联网先导区。未来,成都汽车产业链将如何转型升级、参与智能网联汽车风口角逐?

  多地抢占行业制高点

  当前,汽车行业正经历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技术掀起的新一轮变革。在汽车行业变革“下半场”,智能网联汽车备受瞩目。作为综合运用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载体,智能网联汽车将为智慧交通以及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答案。

  据了解,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如今已纳入国家顶层规划。2021年以来,《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重要文件陆续出台,为促进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扶持。

  据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去年12月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和发展指南》,国内相关城市正加速产业升级转型,补强在人工智能、芯片、信息通信等方面的产业短板,加速在新型零部件、解决方案、智能网联整车集成等方面的布局。

  为抢占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制高点,多地开展政策法规创新、支持测试示范区建设、鼓励测试示范和商业化探索。其中,一些城市政策法规创新已进入“深水区”,例如,北京市在高级别示范区基础上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适度超前并系统构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商业运营服务以及路侧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等政策体系,目前已经给予无人配送车路权,开放高速公路测试、无人化测试、商业运营。

  而在示范区先导区建设方面,数据显示,全国已有近30个省市累计为80多家企业发放800多张测试牌照,开放测试道路超过4000公里,测试总里程超过1000万公里。以上海为例,2018年3月,上海划定智能网联汽车第一阶段开放测试道路、发放全国首批测试号牌。去年10月发布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实施办法》显示,上海智能网联汽车已累计开放243条560公里测试道路,向25家企业颁发254张牌照,测试总里程超过300万公里。

  成都角逐智能网联汽车风口

  相比之下,成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为带动行业发展,成都积极引入龙头企业落地。2020年6月,成都高新区与百度公司就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达成战略合作,加快推动四川首个智能驾驶标杆项目的建设。项目落地后,百度公司与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在新川创新科技园周边对单向30公里(双向60公里)的道路进行“智慧化”改造,旨在打造从研发测试到商用落地全周期所需的基础设施和示范应用环境、建设基于5G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

  “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在成都乃至四川省尚属技术应用空白领域,成都5G智慧城智能驾驶项目建设,可以为成都市智能网联产业的未来发展起到突破、引领和带动作用。”杜雨表示,智慧化道路基础设施改造应用了多种智能设备,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AI摄像头、边缘计算单元、RSU等,将为生态企业打开广阔的交通行业市场空间,为行业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都5G智慧城智能驾驶项目经理谭欣介绍称,成都高新区政府正大力引入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人才和企业进行补链、强链,通过发挥行业龙头生态引领作用,开放项目建设机会清单和更多应用场景,吸引不同类型的智能网联企业落地成都高新区,带动该区域智能网联产业发展。

  “引入行业龙头后,成都可鼓励龙头企业搭建创新平台,促进大、中、小企业跨界合作,实现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技术突破。”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NED研究员谢艳表示。

  同时,成都突破万亿元大关的电子信息产业,也将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助力。谢艳分析称,成都在自动驾驶、智能驾舱、车路协同等领域已聚集一批高科技企业,在集成电路、车载芯片、车载显示、智能终端等方面形成优势,还涌现出一些视觉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零部件厂商,具备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潜力,“成都可以发挥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持续技术创新和转化,带动一批软件系统集成开发商做智能芯片、车载芯片、关键算法、传感器硬件等方面的技术研发。此外,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成都、重庆以及周边城市可以共同打造能够支撑多类应用的车联网平台,这也是成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可以发力的方向之一。”

  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教授彭忆强指出,智能网联汽车与电子信息产业有诸多交集,成都可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加强与汽车产业的技术沟通,了解车规级的硬件和软件的相关标准,尽快融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浪潮。

  “此外,成都要立足本地化,获得完整产业技术链,加快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开展车联网和车路协同试验;在建立L4级驾驶自动化开放测试基地的基础上,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应用,抓住智能网联汽车的感知、决策、控制、驱动等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这个抓手。”彭忆强表示。(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