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9日电 (吴平华 廖珈)粮安天下,农稳社稷。近年来,珙县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扛稳粮食安全主责,采取有力措施,抓实抓牢粮食生产工作,筑稳粮食安全压舱石。
进入三月,珙县各地随处可见春耕农忙的热闹景象,在珙县洛亥镇油岭村,一种名为漂浮育苗的新型种子培育方式正在该地推行。漂浮育苗又叫漂浮种植,其培育方式主要是将装有轻质育苗基质的泡沫穴盘漂浮于水面上,将种子播于基质中以此促进秧苗在育苗基质中扎根生长,与传统育苗法比较,它具有可减少移栽用工、节省育苗用地、提高成苗率等优点。据了解,近年来,珙县大力推广和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保护项目建设,一批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新工具“直达”山区的“田地里”,让曾经饱受气候、土质、人工等因素影响而种不出“庄稼”的地区在粮食生产方面得到有效改善。现在,以油岭村为代表的乌蒙山麓偏远山区村内也形成了连片的水稻田,机械耕地也取代了水牛耕地,粮食产量也跟着上了新台阶。
“目前,我们油岭村的水稻种植面积600余亩,1亩大概一千一百斤,产量达到了330吨,与去年相比,产量增长了约一倍。”珙县洛亥镇油岭村村副主任王贵和说道。

五谷丰登,除了依靠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农民以及乡镇农事人员综合能力水平也十分必要。这些天,在珙县上罗镇石板溪村,一场送技术下乡入村活动正在开展。本次培训的课题主要围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进行,来自县农业技术指导员通过“接地气”的演示和讲解,让枯燥的农学理论通俗化,让在场的乡亲们不仅听得懂也学得会。
“今天,咱们县上来的农业技术指导员把玉米大豆的套种技术规格以及实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给农民的种植补贴方面讲得很清楚。同时,还给我们现场讲了许多国家对粮食生产工作及一揽子支持政策,这让我们这些庄稼人真是觉得有干头、有盼头!”上罗镇石板溪村村民杨先邦感概到。
自今年春耕工作开展以来,珙县适时组织农技人员分区域、分作物、分品种制定技术指导意见,让干部下沉到一线,指导农户抓好田间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目前,已开展技术培训16场次,参训人员共达1200余人次;同时,除了“线下”指导,我县还建立了13个备耕技术服务微信群,通过“线上”来解答种植技术难题。
“自春耕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农业农村局组织农业技术员对全县13个乡镇进行春耕技术培训。我们把“五新”技术带到乡镇,带到田间地头,带到春耕生产的现场,在培训技术的同时,也对全县的农民进行政策宣传。经过政策、技术、和进村入户的宣传,今年我们将圆满完成全县的耕地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助农增收。”珙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何良才表示。
仓禀实而天下安!为切实将战略目标贯彻至最基层,珙县牢牢坚守“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的底线思维,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加强对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要竞争力,通过品种的改良、农田基础设施的改进和农作技术的进步,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保障保障粮食生产增产增收。
“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珙县农业农村局坚持早谋划、早部署,全面抓实农业生产。一方面是全面推广‘五新’技术。使得漂浮育苗等新技术切实应用到全县农业生产领域,助农增收。另一方面,着力推动惠农政策进村入户,大力宣传‘五项政策惠农补贴’,重点宣传‘耕地地力补贴’,承包耕地撂荒一年以上的取消该补贴,撂荒两年及以上的且不愿意复耕复种的撂荒地取消耕地承包权,千方百计将耕地撂荒面积降到最低,确保‘良田粮用’。”珙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江稪利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