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6日电 (杨海燕 赵然 石青华)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基层工作需要“和事佬”。今年以来,绵阳市涪城区以“百姓事百姓理”为思路,搭建“百理晒场”,努力探索出一条破解“家事难断”困局的新路子。
今年初,涪城区纪委监委在对“听音问廉”三级四类台账进行研判时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问题是可以在村(社区)级一线化解并短时解决的。经过前期详实摸底,区纪委监委决定以杨家镇为试点,搭建起“百理晒场”。
从传统角度来说,晒场是反映乡村生活最好的场所;对乡村人家来说,晒场就是农家的一张脸面;从方式来说,晒场的材料、大小、类型也是因地制宜的。而涪城区的“百理晒场”,目标就是搭建一个“百姓事百姓理”的阳光透明、公开监督的“晒场”。
“我们收集了一些群众反映的问题,经过前期研判,觉得很有必要摊开了说,把事情经过公开出来,让老百姓来评理。”杨家镇纪委副书记谭伟介绍道。
为让参与的群众代表心中有数,“百理晒场”从政策解读环节开始,由镇纪委组织镇乡村振兴办、村建办的干部,就农村建房的政策、程序和审批要求等方面,现场给群众代表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在“百理晒场”第二个环节,“晒场”直接交给两名当事人。被反映人魏某现场告诉大家自己申请建房经过,并提供相关佐证资料,而反映人李某则现场手持群众联名签字单进行反对,并提出了反对理由。
在听取双方各自的说法后,“百理晒场”进入最后评理环节。经群众代表现场讨论并推选,3位德高望重的评理人产生。3位评理人商议后表态,对魏某建房没有异议,同意魏某按政策建房。至于李某手持的联名签字单,签字群众均表态是不清楚情况才签的字,刚刚详细了解了建房政策,对魏某建房没有意见。
随着评理环节的结束,这场建房纠纷的来龙去脉也逐渐清晰。
而在一个月前,李某与魏某两家因果树问题发生纠纷,经社区调解,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字和解。但李某对此不认可,于是找到周边群众,书写了一张联名签字单,到镇纪委反映魏某违规建房。
得益于“百理晒场”,一场因为邻里不和睦、借其他名义阻止正常建房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镇纪委现场向群众代表公布了李某信访问题的真实情况,同时也告知大家,不能借公共资源来谋取个人利益。
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公开是最好的监督。持续2小时的“百理晒场”现场解决了邻里纠纷,也为这场建房争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让老百姓来评理,把办事结果公开晒、晒公开,我们搭建‘百理晒场’就是公开晒老百姓自己的事情,把问题在一线当面说、当场解、当场断。”涪城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未来,还有更多场“百理晒场”将在涪城区开展,更多群众的诉求将会得到满意的回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