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宜宾珙县:以“双助”为“支点” 撬动乡村振兴“政能量”
2022年04月29日 13:2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9日电(吴平华 单华燕 竭召林)“这位是民政局副局长,这位是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副主任……你们在政策上没有吃透的精神可以向他们咨询,委员们也可以向村干部了解村里的情况和需求。”28日,珙县政协社会事业工作委员会组织政协委员走进珙泉镇中心村开展“双助”活动,为该村发展出谋划策。

入户了解乡亲们的需求。单华燕 摄
入户了解乡亲们的需求。单华燕 摄

  当日上午,在中心村乡愁馆,各小组组长和村干部围坐在一起,分别就中心村的教育、医疗、民政、社会治理、乡风文明等5个方面工作做简短交流后,大家随即出发分组进行实地调研。

  “已经脱贫的家庭是否还要发放教育补助金?周村小学有5个孩子离家很远,路上也不是很安全。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才好?”在珙泉镇周村小学,中心村副主任何明旭一边向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副主任陈德军咨询教育方面的政策,一边反映孩子上学安全问题。

现场记录、了解相关事宜。单华燕 摄
现场记录、了解相关事宜。单华燕 摄

  “你们村上是否有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结婚彩礼金额巨大等陋习?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珙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劲松一边入户请乡亲们填写调查表,一边向中心村村干部郭付科了解村里的乡风文明建设情况。

  珙县政协委员罗昌奎说,这次活动最大的感受就从政策吃透到措施细节,尽显一个“实”字,折射出的是珙县政协做实做细民生事实,以涓涓细流汇入珙县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的洪流之中。

  自“双助”活动启动以来,这样的活动在珙县遍地开花,珙县政协结合实际情况,将委员个体的“点”、界别渠道的“线”、政协组织的“面”和全社会的“体”四者贯通起来,以点为基、串点成线、集线成面、多面成体,初步形成了“3343”工作法,即建立主席会成员包点示范创建制、“4+X”任务清单制和跟踪问效制,形成工作推进“三项制度”;发挥政协机关示范带动、委组组织和委员主体“三个作用”,已包联32个村570户困难户,走访联系基层群众1532人次,为民办实事解难题212件;紧紧围绕“四个聚焦”,即聚焦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助力农村产业发展、助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助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助力健全完善保障体系,确保精准发力,现已开展调研、视察45次,交办“双助”提案64件,反映社情民意256条;注重三个结合,即把“双助”活动与委员活动周、委员读书活动、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相结合,统筹推动,融合提效,已收集意见建议132条,组织开展小微协商38次,开展读书沙龙、送文化下乡等活动82场次。

  “‘3343’工作法是一个非常好的支点,可以有力撬动“双助”活动走深走实,积极为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政能量’。”珙县政协秘书长梅笑说道。(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