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四川交通运输系统关爱货车司机:解急难愁盼,让“疫”路暖心
2022年04月29日 16:1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9日电 (记者 王鹏)记者29日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获悉,针对近期全国各地新冠肺炎疫情多点、面广、频发等情况,为保障货车司机群体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阻断病毒传播链,全力确保货物运输“不断线”,四川坚持党建引领,聚焦货车司机急难愁盼,多方位做实做细管理服务保障,加强货车司机的关心关爱,让“疫”路更加暖心。

  “一检通认”:不再重复检测

工作人员正为货车司机张贴“一检通认”标识。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作者
工作人员正为货车司机张贴“一检通认”标识。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作者

  记者了解到,为方便货车司机快速通行,切实保障货运物流畅通,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推动出台《进一步加强货车司机服务管理六条措施》,对来自B类地区和无疫情地区的货运车辆,出示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24小时省内已检证明,且健康码绿码、体温检测正常的立即放行;没有核酸阴性证明或已检证明的,引导进行核酸采样登记后放行。对上述情况实行“一检通认”管理,车上粘贴“一检通认”标识,通过省内关口不再重复检测。

  同时,出台《关于落实四川省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制度的通知》,对跨省进出涉疫地区(中高风险所在县区)的医疗与防疫物资、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物资、邮政快递等民生物资和农业、能源、原材料、重点工业品等重要生产物资运输车辆,由发货方向所在地县级交通运输部门提出申请,实行即接即核即办,做到“应申尽申”“应发尽发”,并保障持证车辆优先快速通行,赢得了货车司机广泛点赞。

  从吉林拉货到成都的货车司机张师傅说:“现在有了‘一检通认’,方便多了,再也不用每次拉货重复多次检查了,节约了大量时间。”

  826个核酸采样点免费核酸检测

工作人员为货车司机提供防疫礼包。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工作人员为货车司机提供防疫礼包。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针对货车司机核酸检测难和等待时间长等问题,四川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党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在入川高速公路的25个首站服务区、全省722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出站口外、79处普通国省道省界入口处设置826个核酸采样点,对省外来川或返川的货车司机提供便捷的免费核酸检测服务。826个核酸采样点位将在“蜀道畅”微信小程序中进行展示,方便货车司机就近查找。

  以成都市清白江区交通运输行业党委为例,第一时间协调卫生健康、医疗等部门,采取抗原、核酸“双检模式”,未持有48小时内核酸阴性检测证明且无中高风险地区通行经历的货车司机,在15分钟出结果的抗原检测为阴性并完成核酸采样后即可通行,最大限度减少无效等待时间。

  “暖心之家”挂图作战

  针对疫情期间货车司机出行途中遇到的问题,四川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党组织实行“暖心之家”挂图作战,提前40余天建成成自泸高速汪洋服务区、自隆高速沿滩服务区、遂宁西部国际物流港3个“暖心之家”,加上此前投运的成巴高速金堂服务区“暖心之家”,“暖心之家”点位数量达到4个,同步推动全省“司机之家”建设,为货车司机提供党群服务、热餐、沐浴、洗衣、休息等服务。

汪洋服务区货车司机“暖心之家”的厨房。蜀道集团成渝公司供图
汪洋服务区货车司机“暖心之家”的厨房。蜀道集团成渝公司供图

  其中,金堂、汪洋服务区“暖心之家”还系统推出了“1荤2素汤饭不限套餐10元钱”“自带被褥住宿1元钱”等实惠举措,传递党组织的温暖。同时,完善“蜀道畅”微信小程序疫情防控、心理咨询、法律援助、跨省通办等功能,加强货车司机线上引导、凝聚和服务,近2200名货车司机完成注册。

汪洋服务区货车司机“暖心之家”外景。蜀道集团成渝公司供图
汪洋服务区货车司机“暖心之家”外景。蜀道集团成渝公司供图

  针对货车司机对疫情防控政策和常识了解不够的问题,及时向广大货车司机发放一封慰问信、一份来(返)川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服务指南,以及公路来(返)川人员核酸“入川即检”十问十答,把防疫政策、保障措施等及时宣传到位。

  以雅安市雨城区交通运输部门党组织为例,督促企业每日对所属货车司机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和健康情况进行监测,建立清单台账,并将最新中高风险地区信息发送至微信工作群,引导货车司机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尽可能避免通过中高风险地区。

  据悉,下一步四川全省将推动建立覆盖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的省市县三级交通运输行业党委,2022年底前将建成“暖心之家”15个,更好地加强货车司机关心关爱,持续解决货车司机关心关注的问题,切实维护货车司机的合法权益。(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