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西南石油打通产学研用“任督二脉”
2022年04月29日 18:1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9日电 (贺劭清曹正)记者29日从西南石油大学获悉,近日,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结果公布,其中一等奖项目“川南页岩气有效开发关键技术创新与规模应用”引起关注。该成果主要由“中国石油-西南石油大学创新联合体”(以下简称创新联合体)攻关团队完成。

  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2020年,中国石油与西南石油大学正式成立全国第一个“央企-高校”创新联合体,目标是通过开拓性、实体化的联合创新,开创联合体建设先河,破除“创新孤岛”,打通成果转化“梗阻”,拆掉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提供“企校”创新联合体建设的“中国石油模式”和“中国石油方案”。

  “地震采集、成像和波干涉等一些地震新技术,为我们深层超深层碳酸岩天然气开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突破。”创新联合体项目一项目长、西南石油大学黄旭日教授在与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所长陈康进行学术交流时,两人一拍即合。

  “我们的项目之所以能获奖,关键是在页岩气开发的原创性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创新,这与创新联合体注重原始创新离不开。”作为川南页岩气有效开发关键技术创新与规模应用项目的专题长、西南石油大学赵玉龙教授说。

  两年来,创新联合体依托已建设的6个国际一流联合创新中心和5个联合创新团队,在勘探应用前沿、开发技术前沿、钻井前沿、改造技术前沿等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尤其是在页岩气开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由于川渝页岩气地质条件复杂,钻井周期长是制约页岩气效益开发的拦路虎。”创新联合体项目四项目长、西南石油大学张智教授说,完善“一趟钻”技术是提升页岩气效益开发技术水平的关键,受制于地质条件及工程技术的不成熟,中国“一趟钻”成功率还很低,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急需攻关试验及推广。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经过攻关,创新联合体形成了深层超深层勘探理论技术和地质工程一体化方法体系。目前已在6口页岩气龙马溪组长水平段得到应用,效果显著,创造了渝西区块深层页岩气钻井周期70天记录,刷新了中国页岩气井水平段长纪录,钻成了中国石油首口页岩气超长水平井。(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