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剑阁县做“竹”文章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2年06月15日 20:4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15日电 (王春波 蒲妍如)“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6月,走进大蜀道线上最具绿色风韵的剑门山区,青山相依、绿水清波、竹林摇曳……蜀道剑门一派迷人好风光。

  近年来,剑阁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改造低效林、残次林项目大力发展竹产业,让过去光秃秃的“馒头山”、荒山、河滩变成绿水青山,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一幅赏心悦目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开。

  特色产业强起来   园区发展“壮”起来

  四川剑阁县木马笋用竹基地于2020年3月正式建园,回想起自己创建木马镇笋用竹基地的经历,负责人杨显波告诉记者,建园那年困难重重,村民的疑虑、资金的压力、技术的落后等挑战扑面而来。顶着重重压力,他起早贪黑、到处奔波,筹资金、修马路、请专家……

  “政府给予了我们大力的支持,帮助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现在园区发展越来越好,我也越干越有信心!”2021年,剑阁县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生态发展,将其作为全县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政府积极支持硬化园区道路6.8公里、生产作业便道2.5公里、硬化排水沟21公里、蓄水池10口、整治山坪塘2口、建生产管理用房1处(占地500余平方米),同时整合项目资金1427万元,四川剑阁县木马笋用竹基地的发展也因此迎来了曙光。

  四川剑阁县木马笋用竹基地,现建成面积3000余亩(其中栽植苦竹800亩、楠竹2200亩、套种林下经济作物养心菜500亩),园区按照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规划布局,同步建设立笋用竹与珍稀树种混交模式,混交比例为6竹3银杏1元宝枫,已投入资金3742.26万元,2021年该园区被市政府命名为市级现代林业产业园,同时被省林草局命名为省级竹产业基地。

  如今,园区二期也正在扩建中,2022年计划投入600余万元,建成后将达到5000亩规模,园区发展逐渐壮大起来。

  村民富起来   农民生活好起来

  园区不仅规模越做越大,还有效带动了周边百姓就业,鼓了群众的腰包,美了人们的生活。“我们平时在这里面除草,挣点钱补贴家用,也可以减轻一下子女的负担,还是蛮不错的!”群众郭绍刚说,园区内每天都会有20余人来务工,他们在基地里干活每天有收入,实现了在家门口“种自己的地,赚别人的钱”。该园区还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流转了当地村民2000亩土地,村民每年按股份分红,为长远生计提供了“保险带”。

  靠山吃山一直是山区群众朝思暮想的事,但金魁村的村民面对过去成片的荒山只能摇头叹息。一片竹带富一个村。自木马笋用竹基地开工建设后,村民们迅速变身为产业工人、园区股东。村民们往日的声声叹息,如今变成了阵阵欢歌笑语。四川箭门竹道公司经理杨显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后,以公司+农户+村委会入股分红的方式联合运营,毛竹种植前期,村民当年可通过务工增收2000—15000元,三年内,村民可通过毛竹培植养护务工,竹笋采集售卖分红中持续获利,一旦毛竹成林后,村内观光旅游又将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项重要产业。

  村庄美起来   农旅融合“活”起来

  站在园区俯视,一湾碧水蜿蜒在山脚,绿水青山交相辉映,犹如一幅温润的山水画卷。8栋独具特色的竹(木)舍坐落在山腰处,不远处,1栋造型别致的建筑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此建筑建成后将成为集科普、体验、竹文化、竹加工、电商为一体的竹产品开发体验中心。

  “我们依托竹林风景,打造美丽竹海、森林竹舍等风景观赏点,规划建设100栋竹舍,打造‘竹文化’农旅融合产品,建设竹林人家、竹林康养基地、竹林名镇,引客观光、休闲,使竹产业有效融入大蜀道生态旅游产业带,园域观光旅游又将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项重要产业。”杨显波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据木马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几年该镇将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新高地,培养壮大绿色产业、绿色经济,利用山水相依的自然环境优势打造一个集垂钓、休闲、特色美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充满竹元素的农旅融合基地,延长生态产业链条,让群众增收致富,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

  据悉,剑阁县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不断提升区域生态功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厚植生态产品价值,奋力开拓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径。(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