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17日电 (唐彪 苗志勇)搬砖、挖土、砌砖、回填……6月16日,在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清水镇清凉村八家河“古树微公园”,工匠们正顶着烈日,对一株有着近200年树龄、胸径1.4米的黄连木(俗称黄粱树)进行复壮保护。
在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广元市昭化区探索推行“古树微公园”,既留住乡思乡愁,也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据统计,昭化区有古树名木816株(一级古柏42株、二级古柏135株、三级古柏639株),主要以柏木、黄连木等古树,红豆杉、银杏等珍稀树种为主,大多分布在昭化镇、柏林沟镇、太公镇等地。

目前,昭化区已建成太公红军树、太公红军山、虎跳红豆树3个“古树微公园”。通过因地制宜建设“古树微公园”,既让这些古树得到了保护,也美化完善了乡村人居环境,成为乡村旅游热地,吸引周边城镇居民前来休闲观光。
据悉,昭化区下一步将编制《古树名木复壮技术导则》,“一树一策”对古树进行复壮保护,同时搜集整理古树名木相关典故等历史文化资料,进一步丰富“古树微公园”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留住乡思乡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