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腾飞之路——永远跟党走 档案颂辉煌” 航空文化主题展览开幕
2022年07月03日 16:2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3日电(吴平华)中国的航空工业如何从无到有?中航工业成飞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青羊区在航空产业上有何优势?......据悉,7月1日起,一起在青羊区档案馆主办的《腾飞之路——航空文化主题小型展览》中寻找答案。

  该展览讲述了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直至构建起规模宏大航空事业体系的光辉历程,也展现了“人文青羊·航空新城”在发展航空产业上无可取代的优势与向上向好的发展势头。

《腾飞之路——航空文化主题小型展览》现场。青羊区委宣传部 供图
《腾飞之路——航空文化主题小型展览》现场。青羊区委宣传部 供图

  三大部分展航空工业发展脉络

  1909年9月21日,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拉开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序幕;1956年9月10日,沈阳飞机厂生产的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飞机首飞成功;1958年10月18日,132厂正式动工兴建,出于国防工业保密的原因,新的飞机制造厂被冠以“峨眉机械厂”的代号;2018年2月9日,中国空军宣布,歼-20开始列装空军作战部队,向全面形成作战能力迈出重要一步;2021年10月29日,青羊区第八次党代会上首提“人文青羊·航空新城”这一总体目标……漫步位于青羊档案馆一楼展厅,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青羊区航空产业从0到1发展的过程像一幅画卷一样缓缓打开。

  展览以近代中国航空事业的发端、新中国航空事业的起步至新时代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为时间主线,分为“救国之志”“报国之为”“强国之梦”三大部分,分为34个版面陈列展示。围绕中国航空工业从蹒跚起步走向振翅高飞的发展史,选取重大的、与青羊“航空新城”相关的事件、人物、遗迹等图片60余张、共计约7000余字展览内容,概括凝练地用档案史料还原一代代航空人牢记初心使命,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历史,展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航空事业和青羊航空工业发展的巨大飞跃。

  青羊区档案馆负责人表示,围绕“人文青羊 航空新城”发展定位,深入挖掘在地文化,用好用活档案资源,更好地服务全区工作大局和人民群众,特举办“腾飞之路——航空文化主题展览”。希望全区广大干部和青羊居民可以通过这场展览中的档案史料了解、认识航空工业发展的来龙去脉,找准自己的定位,更好的为“人文青羊·航空新城”和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力量。

《腾飞之路——航空文化主题小型展览》的作品。青羊区委宣传部 供图
《腾飞之路——航空文化主题小型展览》的作品。青羊区委宣传部 供图

  一座以航空命名的新城将启航腾飞

  上世纪50年代,国营峨眉机械厂(今航空工业成飞)“诞生”在青羊区的黄田坝,60多年来,从平房到高楼,航空工业成飞从歼5甲、歼教5、歼-7多型号到歼-10、“枭龙”、歼-20……一代代的成飞人,参与了成飞的光荣与梦想,也见证了青羊区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展览的第三部分《强国之梦》中,青羊区作为成都市航空产业总体布局中的“一核”,是全市航空产业的核心区、国内重要的航空整机产业基地、国际民机大部件研制生产基地,形成了以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流体动力创新中心、中航工业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航成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为龙头,爱科特、智明达等航空产业上下游企业集群化发展的模式,具备良好的产业优势。

  站在历史机遇的新起点,青羊航空新城的发展宏图已经徐徐展开,青羊将以“人文青羊·航空新城”为主线,以全面实施产业建圈强链为抓手,形成“沿链布局、全链引育、融链创新、跨链融合”的总体发展布局,一座以航空命名的新城将启航腾飞。

  据了解,在展览中还展出了青羊区制定的《青羊区关于促进航空产业建圈强链强基提能若干政策》,该政策包含29条措施,最高1亿元支持,目的是为了构建航空产业生态圈,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促进青羊航空产业发展。

  另外,青羊区相关负责人在展览开幕时表示,按照青羊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围绕建设“人文青羊·航空新城”,聚焦“五大愿景”,聚力“五大行动”,加快发展航空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坚实的支撑。另外把学好党的历史,讲好青羊发展故事,传承革命精神作为工作新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路径。(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