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30日电(吴平华 周燕)“你镇三合村新录入的集体资产、资源公开信息不全、处置方式空白,请及时跟踪了解情况……”近日,珙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根据“掌上村财”监管平台发出的预警信息,向珙县巡场镇纪委发送提示函。
像这样的提示函,是珙县纪委监委开展提级监督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一个折射。
“农村集体‘三资’关乎群众利益,加强提级监督,用‘级差’打破熟人壁垒,才能把真管真治、严管严治的力度传导到基层。”珙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说,在全县选取6个“一肩挑”后资源丰富、资金富集、信访矛盾较突出的重点村(社区)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试点,充分运用“掌上村财”监管平台的动态管理、实时监督、全程留痕、风险预警等功能,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规范化、信息化、数字化,着力破解家底不清、职责不明、管理无序等问题。

“村集体的账户以前和村委会是绑在一起的,‘三资’混淆使用,监管漏洞不少,现在全部清理并纳入监管平台,至少让村民知道具体情况,矛盾少了,村‘两委’的公信力高了,工作开展就容易了……”说起村集体“三资”的监管,巡场镇三合村党支部书记孙杰可是有一肚子话要说。
村集体经济的产业有多少,入股分红怎么算,资产资源分给谁,收益资金用在哪,是当前群众关注的焦点,直接牵涉群众切身利益。珙县纪委监委坚持“一竿子插到底”,督促县农业农村局健全完善16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的项目录入、账套运行、报账程序等各项机制,确保村级集体经济运行公开透明。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报账支付凭证办理37704笔,清产核资6032条,公示村级集体经济详情1648个、各类票据凭证及图片32余万张。
“提级监督和监管平台推行后,有效杜绝‘三资’管理‘先上车后买票’问题的发生,但白条入账、坐收坐支等方式违规报销费用,贪占、挪用、套取集体资金,违规处置、使用集体资产等问题依然值得警惕。”珙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珙县纪委监委坚持边监督边规范,定期会同相关部门围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开展交叉互查、专项巡察,与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联合下发《珙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在全县村(社区)配备村级纪检委员177名,选聘党风政风监督员205名,村村建立“线下监督哨”,不断提升监督质效。
“双线”监督模式运行以来,珙县纪委监委以“线上+线下”“室组地”联动等方式,查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3件,采取组织措施65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人。
“提级监督不是监督责任的上移,而是推进基层监督的有效联动。”珙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紧盯小微权力规范运行,落实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长效机制,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以高效监督守好村级集体“家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