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四川南充:“专家巡诊+智慧监管”双向发力,筑牢特种设备安全屏障
2022年12月27日 14:3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27日电   从管理体系到装备工艺,从质量控制到人员配备,安全专家深入企业一线“把脉问诊”,他们逐项“排查”、挨个“扫描”,不放过任何可能存在隐患的环节……这是近日四川省南充市开展化工企业安全“专家巡诊”的一幕。

 “专家巡诊”现场。南充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专家巡诊”现场。南充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南充是国家在西南地区布局的石油天然气化工重镇,已探明盐卤资源1.7万亿吨、天然气远景储量7000亿立方米以上,拥有规模以上油气化工企业39家,已入驻中国石油、中国化学、中国成达、中国鑫达、联成化学等一批知名企业。

  为切实拧紧涉化工行业高风险特种设备“安全阀”,南充市市场监管局自我加压、主动作为、精准发力,自12月8日开始,联合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协会(下称省特安协会)启动9家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安全巡诊,通过发挥第三方技术机构的平台优势、专家优势和技术优势,紧盯涉化工企业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气瓶充装和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全面肃清死角盲区,彻底消除问题隐患,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安全形势分析和风险预警信息,切实增强了安全监管的主动性、敏锐性和精准性,做到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确保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在为期半个月的集中巡诊期间,南充市市场监管局和省特安协会坚持做到“深入一家、服务一家,摸清一家、整改一家,提升一家、规范一家”,围绕企业特种设备基础管理、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及定期检查维保记录,以及企业在用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气瓶等设备的维护使用、设备检验、双重预防体系运行、清单制管理等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最终形成“一企一册”巡诊档案,确保既严查,又严改。截至目前,共发现隐患数量107项,均已完成整改,整改率达100%,从源头上拧紧了特种设备“安全阀”。

  “专家巡诊”的积极效应还在更多领域持续显现。在“黑气瓶”整治巩固提升行动中,南充市市场监管局联合省特安协会赴全市30家液化石油气充装站进行“全面体检”,聚焦气瓶产品质量、使用登记、信息数据追溯和站内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本质安全,深入查找风险隐患,精准“揪出”安全漏洞,严厉打击未执行气瓶充装前后检查、购置和充装翻新“黑气瓶”、未履行报废义务存放未消除使用功能的报废气瓶、擅自改变压力容器用途等行为。对发现的问题,南充市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责令企业立即整改,杜绝“带病”运行。整改完成后,由省特安协会进行“回头看”检查,通过闭环管理、“照单销账”,实现隐患整改“全留痕、可追溯”,倒逼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确保安全隐患整改不打折扣、不走过场、不留死角。

  在检查过程中,南充市市场监管局还将“安全课堂”搬到生产一线,以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等生动形式,进一步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增强企业和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安全生产、参与安全发展的浓厚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南充市市场监管局还充分发挥智慧监管作用,不断提升“互联网+监管”覆盖面,让全市特种设备安全有了更加现代化、智能化的“利器”守护。据了解,该局联合南充电信免费在锅炉、电梯、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场所和气瓶充装站安装视频监控,并将南充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检验平台、南充市电梯安全监察和应急救援处置服务平台、CNG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LPG气瓶充装信息追溯平台等一并接入南充“市监一键溯”平台,建立特种设备安全“一键溯”子平台,从而最大限度解决“人机比”矛盾突出等问题,着力提升特种设备安全智慧监管效能。

  “专家巡诊+智慧监管”的双向发力,为南充特种设备安全筑牢了坚实屏障。2022年,南充全市特种设备安全形势稳中向好,继续保持“零事故、零死亡”的良好运行态势。(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