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成都又多一只“熊猫” 成都银行IP形象“蓉嘟嘟”正式发布
2023年01月09日 18:3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9日电(杜成)9日下午,成都银行IP形象“蓉嘟嘟”发布仪式在蓉举行:在“熊猫之乡”成都又有一只“熊猫”在成都银行大厦呱呱坠地,这个胖乎乎、萌嘟嘟的小家伙名叫“蓉嘟嘟”,是成都银行成立26年来厚植企业文化诞生的IP形象。

成都银行IP形象“蓉嘟嘟”发布仪式现场。程航轩 摄
成都银行IP形象“蓉嘟嘟”发布仪式现场。程航轩 摄

  “蓉嘟嘟”头顶着能感知、收集“美好”信号的“蓉芽”,心口有一颗能将“美好”转化成幸福光波的“能量星”,将与成都银行一起,踏上为市民、企业和区域经济收集和传播“美好”的新旅途。

  同频共振美美与共

  据介绍,蓉嘟嘟的“蓉”取自成都简称,还代表着成都市花“芙蓉花”,象征着一切美好事物;“嘟嘟”谐音成都的“都”,也契合熊猫国宝萌嘟嘟的可爱形象,俏皮讨喜。“蓉嘟嘟”是成都银行二十六年间扎根本土,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与市民、企业和区域经济携手谱写美好发展的企业文化血脉凝聚。

成都银行IP形象“蓉嘟嘟”正式亮相。程航轩 摄
成都银行IP形象“蓉嘟嘟”正式亮相。程航轩 摄

  生于斯、长于斯、兴于斯,作为一家城市商业银行,在走过的26年里,成都银行秉始终扎根本土,立足成渝地区,致力于区域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环境价值的和谐统一发展,孜孜以求“美人之美,美美与共”,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伙伴银行,在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成都银行也稳步前行不断壮大。

  26年间,成都银行已成长为西部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商行。截至2022年9月末,成都银行总资产较达到9075.43亿元,站上9000亿元高位,朝着“规模迈入万亿级”的新一轮战略目标迈出关键一步。2022年7月公布的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了“2022年度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成都银行较上一年度跃升17位,位列第200位,首次进入全球前200强名单。

  心怀热爱拥抱美好

  在与地方经济携手发展的26年中,成都银行厚植出讲政治、有特色、有温度的企业文化,坚守“诚于心、信于行”的价值观,担负“与客户共发展、与员工共成长、与城市共繁荣”的企业使命,向着“做有特色的百年银行、做有担当的一流银行”企业愿景茁壮成长。在这些企业文化构成之中,都贯穿着“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化温度。

  作为成都银行企业文化重要载体的IP形象,“蓉嘟嘟”也凝聚着成都银行企业文化的责任内涵和灵魂血脉,刚刚诞生的“蓉嘟嘟”也有着明确目标和愿景——肩负起金融使命担当,心怀热爱不断将美好的“能量光波”传播给更多人。

成都银行发布针对儿童压岁钱的专属金融产品。程航轩 摄
成都银行发布针对儿童压岁钱的专属金融产品。程航轩 摄

  在成都银行新一轮战略规划行动之年,成都银行将目标瞄准一流标杆银行,全面打响“规模迈入万亿级、管理进入一梯队”三年冲锋战,努力打造辉映城市能级的全国金融新名片。应运而生的“蓉嘟嘟”也将用好“蓉芽”和“能量星”,肩负起美好生活助力大使的任务,为市民、企业和区域经济提供消费助力、智慧助力、财富助力以及梦想助力等全方面的优质金融服务。

  跨界发布见证源长

  早在北宋时期,交子作为世界上第一张纸币诞生在成都,这是中国乃至全球金融业最重要的创新,交子作为全球金融文明的里程碑,蕴含的创新进取和文化传承的态度伴随着历史脉络源远流长至今,“交子”也成为成都美好的特殊存在。

  千年之后,成都银行IP形象“蓉嘟嘟”选择在成都博物馆联合发布,这是“美美与共”的金融基因谱写的新篇章。近年来,成都银行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的文化崛起机遇,起而行之,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重担,在助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成为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

  2022年,成都银行联合成都市非遗保护中心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线,共同推出“顺时,让美好发生——探寻最美非遗”系列策划,走近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遗传承人,以短视频形式让传统艺术与现代元素实现创新融合,汇聚银行、媒体渠道广泛宣传,探寻非遗蕴含的民俗、文化和历史美好,助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播和发扬。

  成都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蓉嘟嘟”跨界携手在成都博物馆正式发布,不仅是对根植千年的金融历史的传承,同时也是双方共同关注与守护历史文化的见证:“蓉嘟嘟”将继承创新进取精神和文化传承态度,通过金融全方位助力巴蜀儿女奔赴美好生活。(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