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绵竹:3000余台农机具齐上阵 全力服务抢收抢种
2023年05月17日 10:1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7日电 (张娟  牟文)风吹麦浪穗飘香,收割插秧处处忙。当前,正值绵竹“双抢”工作最关键的时候,各式农机开足马力轰鸣作响,一边抓小春作物收割,一边抓大春粮食播种,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

收割小麦。 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收割小麦。 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什地镇双瓦村种粮大户李长勇的麦田里,收割机在麦浪里来回穿梭,金黄的麦穗脱粒后被搅碎排出,随后被卸载到运粮车上,颗粒饱满的小麦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我今年种了130亩小麦,自己买的机械,全程机械化作业,亩产在1000余斤左右,既节约了人工成本,又提高了经济效益。”李长勇说,机械化收割大大缓解了“双抢”时节时间短、雇工难、价格高等问题,按1台收割机每天收割麦田四五十亩计算,他家的麦田用不了三天就可以实现颗粒归仓,还能及时抢抓种水稻的茬口。

  在绵竹银成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罗强正在组织农机手抢种水稻。三台插秧机同时作业,伴随着“哒哒哒”的发动机声音,一株株嫩绿的秧苗均匀地插入田间,不到20分钟,一亩水田就披上了“绿装”。“过去一亩田一个人要插上一整天,现在一台插秧机20分钟就能搞定,不仅省时省力,还减少了病虫害,提高了产量。”罗强说道。

栽插秧苗。 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栽插秧苗。 绵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如今,绵竹银成农机合作社流转了1200余亩土地种植粮食,从播种、栽插、病虫害防治、收割、烘干全程实现了机械化操作,惠农政策好,各种补贴多,罗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绵竹市广袤田野开启了机战“双抢”模式。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机械效应,切实做好农机化生产技术服务工作,自4月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站组织各镇(街道)对各自辖区内的所有农业机具进行检修和保养,并推广宣传农机实用新机具新技术,为农机唱主角挑大梁打好基础。

  “2023年,绵竹市小麦播种面积为27.1万亩,油菜播种面积为9.62万亩,目前已完成小麦机收5万亩,油菜机收4万亩。全市水稻计划机插秧面积为28万亩,目前已完成9万亩。”绵竹市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站站长曾伟介绍,全市现有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3000余台农业机具全力服务“双抢”工作,主要农作物农机化作业率达83.81%,不仅大大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还有效促进了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综合利用。

  据悉,为了确保“双抢”工作有序开展,绵竹市农业农村局提早谋划,多措并举,及时组织专合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抢收、抢种,认真开展机收小麦、油菜和水稻机械直播等培训工作,全覆盖推广先进技术,有力提高了“双抢”的技术水平和示范带动能力。同时,组织近百名农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政策宣讲,并针对当前农业生产特点,做好小春作物主产区、大春播栽重点区的农机调配、水源保障、农资供应等事项,确保小春作物颗粒归仓、大春作物应播尽播。

  绵竹小春作物主要以小麦为主,目前全市小麦已进入抢收高峰期,预计5月底将完成全市“双抢”工作。市农业农村局提醒广大农户,要抢抓晴好天气,合理安排“双抢”工作,尽量做到成熟一块抢收一块、抢种一块,把农事往前赶,更有利于大春丰收。(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