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8日电 为提高临床医生对骨质疏松诊断与治疗水平,近日,由八一骨科医院主办的2023年四川省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骨质疏松中西医特色诊疗》研讨班在成都圆满结束。此次培训,多名知名专家进行授课与分享,并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了现场同步直播,得到四川省内外行业从业者的积极响应与广泛关注。

开班仪式上,八一骨科医院副院长贺前松指出,随着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骨质疏松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已成为老年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他表示,通过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在骨质疏松的诊断治疗中,尤其是预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希望通过此次学术培训与研讨,在骨质疏松医理研究、临床诊断、借力现代高科技技术治疗等方面,能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果。
主题授课环节更是干货满满。教授李世林从科学病理方面剖析了非编码RNA和小分子RNA的改变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教授李贵星以检验专家的视角,结合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全面介绍了血钙和血磷联合分析、PTH以及ALP测定、骨代谢标准物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同时,分析了10个典型的临床案例,全面阐述了骨代谢标志物在此类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预防与检验方法,并提出“病不是看出来的而是查出来”的精妙论断,使广大学员对代谢标志物诊断有了更直观、更系统的理解。
贺前松站在中医药防治的高度,结合自身攻读博士主研的课题和多年的执医经验,从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的角度,系统分析研讨了中医药对于治疗骨质疏松的独特优势,深刻讲授了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
研讨环节,专家们准备充分、各抒己见,积极踊跃发言,气氛热烈和谐,八一骨科医院检验科主任蹇洁、骨四科主任袁海升、康复医学科副主任赵恒,分别论述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探讨了骨质疏松的康复治疗技术,梳理总结了骨质疏松的临床诊疗指导性意见,进一步论证、展示了八一骨科医院研发的特色药物的治疗效果。
骨科研究具有高度的组织性、专业性、复杂性、系统性,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拓展思维,大胆创新,积极吸纳相关学科的现代化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强化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与渗透,不断加大骨科临床、科研与教学的力度,不断为该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注入新活力、新元素。本次培训研讨不仅分享了骨质疏松诊疗方面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更为未来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骨质疏松疾病的相关研究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