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2023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嘉年华·第二届汶川汶创HUI暨羌年系列活动举行
2023年11月12日 18:5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2日电   11月11日,2023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嘉年华·第二届汶川汶创HUI暨羌年系列活动正式开幕。开幕式上,发布了汶川自然学校课程及线路、《汶川生物多样性动植物图鉴》《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自然教育手册》、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汶川片区访客预约平台。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欢庆幸福羌年汶川自然教育再进步

活动现场文艺表演。主办方供图
活动现场文艺表演。主办方供图

  上午9点30分,随着开场音乐的响起,“大熊猫”们奔上舞台,踩高跷、骑独轮车,一曲《熊猫拥抱世界》点燃了热烈的现场氛围,观众们齐声喝彩,期待值被拉到顶点。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二级巡视员吴生财在致辞中表示,四川自然教育发展逐年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在带动生态创业、促进生态就业、壮大生态产业等方面已经成为地方产业转型、绿色发展的重要新业态,正在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汶川启幕的系列活动将继续探索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也将为全民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产生应有的驱动力,推动四川省自然教育再上新台阶。

  阿坝州委常委、汶川县委书记、汶川特别旅游区管委会党委书记李建军在活动上致辞,他表示,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是汶川人安身立命之本、幸福生活之源。在汶川,大熊猫不仅是珍贵的动物,更是文化的象征。汶川将继续立足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建设,依托汶川汶创HUI品牌精心打造文创熊猫IP、探索启动“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让汶川自然教育有更高质量、更富内涵、更可持续。并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与各科研院所、各学校机构、各社会组织、各兄弟市县合力建设资源数字化、数字流量化、流量价值化的生态数字经济新模式,点亮新时代数字生态的创意之门、艺术之门、发展之门。

  点燃生物保护梦想为世界贡献“汶川智慧”

  开幕式上,阿坝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向武发布了代表着汶川地区社会发展水平、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及主观幸福感提升总体水平的“2022年度汶川县熊猫指数”。数据显示,2022年汶川县居民健康综合得分90.45分,居民健康状态优良,大部分指标得分高于四川省及全国平均水平。集中式饮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22年居民幸福感得分91.40分,总体幸福感持续保持较高。

  紧接着举行了环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经济带商赛启动仪式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巡护员综合技能培训启动仪式。

2022年度汶川县熊猫指数发布。主办方供图
2022年度汶川县熊猫指数发布。主办方供图

  开幕式上,赫洛杰发布了汶川自然学校课程及线路、《汶川生物多样性动植物图鉴》《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自然教育手册》、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汶川片区访客预约平台。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研教处处长张黎明、创意中国设计联盟主席张震甫为2023大熊猫数字艺术创意设计大赛的获奖选手颁奖;李建军、赫洛杰为汶川县2023年第二批十位艺术村长颁发了聘任证书。

  汶川县与百度营销四川二级地市服务中心、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澳门融贯投资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约达成6项合作协议。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科研与教育处处长张黎明为汶川县四川省自然教育基地授牌,中国经济林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慧刚为汶川县中国森林粮库名县授牌。

  活动上,特邀的知名演员与本土演员、青少年学生代表等还表演了精彩的节目。一曲《太阳里走来的羊角花》,唱出了近年来汶川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美好景象,唱出了各族群众生活和谐幸福的壮丽画卷,也唱出了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正当其时。

  最后,汶川一小学生代表上台宣读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倡议书,随后赵树丛、李建军等领导上台宣布“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阿坝州站正式启动。

活动海报。主办方供图
活动海报。主办方供图

  据悉,本次“2023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嘉年华·第二届汶川汶创HUI暨羌年系列活动”将包括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嘉年华系列活动、第二届汶川汶创HUI、2023“无忧汶川·幸福羌年”系列活动,自11月10日开启,将持续至18日。9天的活动中,汶川县还将继续开展主题研讨会、自然教育主题活动及羌族民俗活动等,以更多形式庆祝羌历新年,延续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进一步擦亮汶川“汶创HUI”品牌。(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