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9日电 由四川日报社主办,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协办,成都市金牛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都市金牛区融媒体中心承办的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颁奖典礼在成都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举行。

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电影局局长张伟出席颁奖典礼并讲话。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四川日报社社长陈岚,成都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晓阳,中共成都市金牛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顾晓玲等分别代表主办、协办、承办方致辞。成都市金牛区委书记周德强,成都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郭小平等嘉宾和300余读者参加颁奖典礼。
2023年4月23日,第28个世界读书日,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评选正式启动。为一步增强奖项评选的媒体特色,四川日报社成立组委会负责统筹评奖工作,设立川观文学奖提名委员会、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文学奖推选和评审工作。其中,提名委员会人选由四川日报社聘请国内主流媒体的知名作家诗人或文学评论家,与四川日报全媒体编辑部相关人员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人选由四川日报社聘请知名作家、诗人、理论评论家、编辑家或文学组织工作者担任。
根据评选办法,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小说奖(不含长篇小说)和非虚构奖,邀请国内主流媒体的知名作家、诗人或评论家担任提名评委,由他们从2022年度在国内正规刊物(出版社)公开发表(出版)的作品里提名参评作品进入评审环节;诗歌奖、散文奖、“西岭雪”文艺评论奖候选作品,仍然必须是2022年度四川日报全媒体(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四川在线)刊载的作品。提名委员会经过认真梳理,选出10篇中短篇小说、10部非虚构、20篇散文、20首诗歌、20篇文艺评论作品提交终审评委会评审。
终审评委会由著名作家、学者和重要文学刊物主编组成,分别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中国作协副主席邱华栋,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施战军,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吉狄马加,中国作协《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原主任、《诗刊》原主编叶延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李怡,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十月》杂志社主编陈东捷,《钟山》杂志社主编贾梦玮,《作家》杂志社主编宗仁发,《北京文学》执行主编师力斌,《当代文坛》主编杨青。经认真审阅、投票、组长复议、评委会主任审定确认等程序,最终产生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获奖作品名单。

小说奖方面,弋舟的《德雷克海峡的800艘沉船》通过诸多意外、灾祸和事件堆叠,完成小说对日常生活秩序的颠覆,从而架设某种“反日常”的传奇叙事;潘向黎的《兰亭惠》聚焦上海高级餐厅包间内的一场饭局,温和地呈现着女性对纯粹之物的坚守,以及对理想自我抱持的真纯期待;孙频的《海边魔术师》、李海洲的《高手寂寞》、骆平的《无尽夏》具有相似的寻找主题,且动作都发生在已然失去的事实后,寻找途中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幻灭,最终又都落脚于生命意义的超越性和应然价值,彰显了作家的哲思、深情、温暖与慈悲。

非虚构奖方面,季栋梁的《西海固笔记》用独特的观察和细腻的笔触,全景式多方位抒写西海固这片土地两千年的沧桑巨变,以及巨变背后的时代缩影和精神嬗变;塞壬的《日结工》在小说的叙事语言中,给人强烈的在场感,让读者通过琐碎与微小,感受到宏大与真实;范小青的《家在古城》通过客观现实之外的情感虚构、个性感悟,彰显了令人折服的个性和文学性;范雨素的《北漂们的日子》把关注投向普通劳动者,为读者打开了一个真实又令人惊异的世界,并彰显出了一种道德的力量;杨苡口述、余斌撰文的《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由口述人和作家共同完成“一位女性的成长史”“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一部个体见证下的百年中国史”,让读者看见了非虚构写作更为壮阔的前景。

散文奖方面,李元胜的《巴朗山的花与蝶》通过攀登与发现,惊喜和躬身,展现了探险、寻访本身的诗意、欣喜与悲悯意味;庞惊涛的《凡人之碑》书写乡间的人情世道,丰富厚实,意味深长;王杰平的《成都生活》对成都的观察和理解贴近生活,道出了成都人生性闲适和对生活之慢的现实体验与具体表达方式;李银昭的《看雨》聚焦对童年的情思与思考,形成一个有声有色的别样世界;周吉敏的《半山记》写南方之山川幽秘之所,也写人在其中的心态与感受,具有人文与烟火气息。

诗歌奖方面,梁平的《水经新注·嘉陵江》(组诗)彰显了浓郁的巴蜀文化,又更多了一层奔放而热情的生命之思,让读者看到他诗歌书写的新拓展;李瑾的《山河选章》(组诗)虽短,却有着众多的对象和情绪,显示出了丰富的层次,分享着“生命的辽阔”之思;尚仲敏的《尚仲敏的诗歌》(组诗)呈现了一以贯之的刚劲有力的口语,世俗生活的戏剧化场景和一如既往的反讽、戏谑,更有其诗学的新向度;曹有云的《高原物语》(组诗)注入了“勃勃的野性”,见证了生命的永恒力量,让读者看到当代诗歌中汩汩流淌的生命活力;凸凹的《一条濯锦的江》(五首)用丰富的情感和厚实的历史,全方位刻画合江亭的诗性,让读者看到生命的升华与永恒这一宏大的诗学主题。

“西岭雪”文艺评论奖方面,向云驹的《向世界说出这条大河的名字——音乐诗剧〈大河〉(交响乐版)谈略》起笔不凡,将话题的起点奠立于书写民族史诗与人民史诗的需求上;朱丹枫的《一个醒目的“门面”——散议〈云冈石窟的考古学研究〉的出版》起于书评,而终于当代学术界、出版界合力打造“门面”性精品图书的系列问题;周维东《地方的自觉——第十届四川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作品综论》抓住地方文学评论如何突围的核心命题,针对如何让四川文学超越地域文学的范畴,呈现出在当代文学中的独特意义;林莉的《人间烟火气中的真善美》以鲜明的问题意识开篇,回答了影视艺术对真善美的风尚引领问题;邓添天的《踏破草鞋见妙处——从新旧两版〈草鞋县令〉品磨戏之道》,抓住戏剧如何打造精品,以行内人眼光提出行业内关键难题磨戏问题。

在诗的王国里,张新泉是笔耕不辍的耕耘者,纵是满头白发,依旧诗心不老,从骨子里散发出的刚强之气充溢于文字间。其《好刀、野水及其他》凭借一以贯之的硬汉风范,不断拓展着现代汉语诗歌的审美向度与思想深度,融汇成一把锋利的好刀、一股奔流的野水,以及一个刚毅执着的诗人形象。有鉴于此,张新泉被授予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特别荣誉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