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华西四院专家:科学干预和生活习惯调整可降低患癌风险
2025年08月19日 21:2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9日电(记者 王鹏)“隔壁老王抽了一辈子烟,活到90岁也没得肺癌,我偶尔抽几根怕什么?”饭桌上、牌局间,这样的说法常常引来附和。有人甚至因此拒绝戒烟戒酒。

  “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幸存者偏差’。”近日,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陈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学真相远非如此。研究早已证实,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5至30倍;长期酗酒者的肝癌发病率同样陡增。个别人的“幸免”只是个体差异,而不是群体规律。

  陈欣解释,癌症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一场多因素交织的“风暴”。细胞在外界致癌物、遗传突变和内在环境作用下可能“叛变”,免疫系统本该清除这些异常细胞,但一旦功能受损或癌细胞过于狡猾,就可能突破防线,逐渐形成肿瘤。有些人看似“幸运”,实际上可能具备更强的基因修复能力或更敏锐的免疫监视,但这只是偶然现象,无法抵消吸烟、酗酒带来的显著风险。

  陈欣表示,癌症的发生也并非“突然袭击”。它往往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正常上皮到单纯性增生,再到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最终发展为浸润癌,少则数年,多则数十年。陈欣形容,这是细胞的“缓慢叛变”。在这一过程中,癌前病变是拦截癌症的黄金窗口。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在十余年后演变为胃癌,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逐步发展为宫颈癌,肠道腺瘤性息肉也可能在数年间癌变。“发现癌前病变并不是坏事,而是及时踩下刹车的机会。”她说。

  在防癌方面,陈欣特别强调,远离烟草是最基本的原则。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入二手烟,都会显著增加肺癌风险。饮食方面,也应避免过多食用腌制、烧烤和霉变食物,保持清淡均衡,摄入足够的新鲜蔬果和膳食纤维。规律运动同样重要,适量锻炼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多种癌症的发生率。保持良好作息和情绪稳定,可以让免疫系统保持平衡,避免因长期熬夜或过度压力而削弱身体防御力。

  “更为关键的是,公众需要增强主动筛查的意识。”陈欣说,低剂量螺旋CT能够帮助吸烟人群及早发现肺癌;胃镜和肠镜是发现胃癌、肠癌的有效手段;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定期进行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检测;女性则应根据年龄和情况,定期接受宫颈和乳腺筛查。“别被‘幸存者故事’迷惑,更不要等到疼痛出现才就医。”陈欣提醒。

  陈欣说,当“为什么是我”的疑惑,转化为“我该如何预防”的行动,生命就多了一重保障。“癌症并非无法阻挡的宿命,而是可以通过科学干预和生活习惯调整来降低风险的疾病。”(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