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dxw > 成都商报

成都将发放1.6亿元数字人民币线上消费券
2022年06月07日 09:00 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曹惠君

  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推进成都数字人民币试点深化,满足市民多元化的线上消费新主张,6月10日,成都“520”数字人民币线上消费券即将发放。此次消费券由财政资金与电商平台、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各试点银行)优惠叠加,共计发放1.6亿元,涵盖零售、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

  此次线上消费券将通过京东、唯品会、美团三个电商平台分为三波次进行发放,共计约141万份。6月10日-30日每周五至周日中午12:30开通领券入口,每一活动波次同一消费者可在三个电商平台各领取一张消费券。

  使用消费券之前先做好准备,用户可在应用市场下载“数字人民币”APP,完成京东、美团电商平台数字人民币子钱包推送(唯品会无需推送子钱包,可在支付时直接选择数字人民币),兑换足额数字人民币(大于、等于满减后自付金额)后,在京东、唯品会、美团电商平台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方式完成订单支付。

  数字人民币是“人民币的数字化”,是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实物人民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

  作为全国数字人民币首批试点地区之一,成都自2019年末启动试点工作以来,在全国首创公共出行数字人民币支付,首发特色场景类硬钱包,创新发放政府性补贴,打造了乡村振兴、文旅消费、智慧康养、政务服务等一批特色应用场景,累计试点场景超过91万个。住房公积金贷款、社保缴纳、数字人民币“电子老年证”“惠蓉宝”数字人民币保费缴纳、地铁公交出行等都可用数字人民币进行支付。未来,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将在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各领域不断扩大。

  活动介绍

  可使用哪些银行 的数字人民币钱包?

  答:本次活动可使用7家银行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招商银行。但并不需要持有7家银行的银行卡。

  没有上述银行卡

  能否参与本次活动?

  答:可以。

  (1)工、农、中、建、交、邮储、招商七家银行是数字人民币运营服务机构,并非必须持有对应银行卡方可使用。用户可任意选择7家银行中的一家或多家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

  (2)数字人民币不强制要求与银行卡绑定。用户可通过现金兑换、银行卡兑换两种方式对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充值。

  (3)“数字人民币APP”目前支持绑定34家银行机构的借记卡: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浙商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苏州银行、杭州银行、华融湘江银行、长沙银行、重庆银行、泸州银行、宁波银行、青岛银行、河北农信、苏州农商银行、江苏农信、四川农信、成都农商银行、深圳农商银行。

  数字人民币钱包内余额

  没有用完可否提现?

  答:可以,充值在数字人民币钱包的余额如果未使用完,可以在数字人民币钱包免费提现存到银行卡内,提现需先绑定银行卡。

  在数字人民币使用中遇到问题,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咨询:

  1、拨打数字人民币使用咨询专线:4001391000。

  2、可就近前往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任意一家营业网点咨询。

  更安全

  数字人民币特点

  由国家管理,具备不可重复花费、不可非法复制伪造、交易不可篡改及抗抵赖等特性,具备对电信诈骗、网络赌博、洗钱、逃税等违法行为的追踪能力,更大程度避免出现盗用、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交易安全可靠。

  更便捷

  属于法定数字货币,可覆盖线上线下全场景,能够突破商业限制,打破支付壁垒;支持离线支付,可像纸钞一样实现飞机、邮轮、地下停车场等网络信号不佳场所的电子支付需求。

  更普惠

  可实现即时清算,钱货两清,无在途资金占用,提现转账无手续费,降低商户的使用成本和机构垫资风险。

  更友好

  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没有银行账户也可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支持多终端选择,可以选择IC卡、功能机或者其他的硬件,通过NFC、蓝牙等功能,“碰一碰”就能完成支付,对老年人更友好。(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