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dxw > 成都日报

保障性租赁住房、老旧院落改造、未来公园社区建设 这些民生工程的进度条来了
2022年08月12日 09:48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韩金雨

  人均可享绿地面积将达到45.6平方米,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将高度融合——这就是正在打造的成都市首批25个未来公园社区之一的北湖未来公园社区。我市首批未来公园社区共25个点位。2022年全市计划实施项目217个,目前已开工项目170个。

  50平方米左右的一室一厅户型,功能齐全、风格温馨,平均租金价格为40.04元/平方米·月——这就是成都市首个开租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南华佳苑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今年成都计划筹建6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目前完成量过半,预计明年下半年成都保障性租赁住房形成规模化供应……

  今天成都市住建局公布了保障性租赁住房、老旧院落改造、未来公园社区建设等民生工程的“进度条”。

  住房保障  今年计划筹集6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首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 供图 成都市住建局

  今年上半年,我市出台支持居民自愿将自有住房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系列举措。自7月11日系统正式开通至今,已申请入库房源1100余套。

  “对大家关心的租赁双方利益安全保障可以放心。房租收益按照区域租赁住房平均的90%收取,运营服务企业均是择优选取的正规企业,不会存在跑路、暴雷的情况。租户可实现以相对优惠的价格租到更稳定房源。对于在成都就业创业和安家的新市民青年人是一个很好的保障措施。”成都市住建局住房保障处副处长黄万康表示。

  “一年间,全市已经累计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4.5万套,配租入住率过半。今年成都计划筹建6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目前完成量过半。预计明年下半年成都保障性租赁住房形成规模化供应。”据介绍,成都当前已经形成了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建设、利用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新供应国有用地集中新建、支持居民将自有住房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房源。

  2022年,全年将筹建人才公寓1万套、供应2万套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人才公寓续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建设,达到租售条件的积极开展租售。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8宗人才公寓用地出让,估算可建设人才公寓6000套;已有15个项目、1.4万套人才公寓开展租售,均按照既定目标任务推进。

  老旧小区改造 摄影 袁弘

  城市更新老旧院落改造   开工率达到84%

  曾经因历经岁月而斑驳的老楼,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不仅焕然一新,而且保留了鲜明的地域元素;曾经已经老化的地面,被全新的沥青路面所代替,地面上还新划了停车位,让院内停车更加有序……这就是记者在成都市成华区天祥街99号看到的。通过综合施策,像这样的老旧小区“颜值”提高,功能提升,群众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今年,成都市继续全力实施老旧院落安全类、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的分类改造。该局城市更新处副处长刘昕向记者介绍,今年要全面完成601个老旧院落改造,打造24个市级老旧院落改造示范项目。持续推进全市50个片区有机更新,其中今年要新启动30个片区有机更新,加快推进天府锦城祠堂街、文殊坊等32个街坊(巷)建设。同时持续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完成30处历史建筑认定公布及10处历史建筑修缮项目。加快推进16个全国试点项目建设,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经验。截至目前,已经开工老旧院落改造项目总共有506个,开工率达到84%。

  未来公园社区建设    目前已开工项目170个

  人均可享绿地面积将达到45.6平方米,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将高度融合——这就是正在打造的成都市首批25个未来公园社区之一的北湖未来公园社区。“预计将于两年内完成生态景观打造、三年内首期全面建成投运。”项目负责人表示。

  未来公园社区是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统揽,将公园城市发展的宏观战略谋划转化为可感可及的现实体验,将示范区的整体设计落实到城市发展的微观单元。

  “未来公园社区立足‘建筑环境、绿色交通、市政设施、公共服务、智慧韧性’5个建设维度,聚焦‘绿色建筑、生态融合、低碳生活、海绵城市’等20项核心建设内容,构建‘绿色建筑、光伏建筑、立体绿化、公交站点、慢行空间’等44个建设指标。”该局城市建设处处长宋峰表示。

  《成都市未来公园社区建设导则》前不久正式发布,先期规划100个未来公园社区点位。“我市首批未来公园社区共25个点位。2022年全市计划实施项目217个,目前已开工项目170个。其中,天府新区兴隆湖、高新区瞪羚谷、新都区兴城国际足球、郫都区石犀、简阳市高铁新城TOD、邛崃市文脉巷-兴贤街等一批未来公园社区项目年度计划建设开工率100%。”宋峰说。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